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7)
期刊(145)
学位论文(27)
图书(6)
视频(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27)
期刊 (145)
学位论文 (27)
图书 (6)
视频 (4)
会议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4)
2014(187)
2013(51)
2012(74)
2011(64)
2010(51)
2009(26)
2008(28)
2007(11)
2003(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67)
赣南日报(45)
客家研究辑刊(8)
源流(3)
中国人口科学(1)
百姓生活(1)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版)(1)
贵州民族研究(1)
龙岩师专学报(1)
广西社会科学(1)
百年南社与客家梅州
作者:刘奕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南社广东分社第一次雅集合影 南社刊物保存了大量梅州籍成员的诗文作品 ■附录:梅州籍南社成员名录  【钩沉】 提要:2012年4月底,上百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南社成员后裔,齐聚苏州周庄,研讨南社的人文精神遗产,了解周庄挖掘保护南社人文
震撼心灵的客家史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清流七星岩景区拍摄地。 江天德 电视连续剧《大南迁》如震撼心灵的客家史诗,它以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为时代背景,叙述了唐朝监察御史利中汉因查处贪官,招致满门抄斩,利中汉夫人利嫂携带家眷跟随流民南
秋长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叶挺故居每年都吸引不少游人。 会龙楼依旧气势磅礴。 当地老人在讲述碧滟楼历史。 游客在叶挺故居参观拍照。 2008年12月23日,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惠阳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惠阳区规划
客家“硬饭丸”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连允东 我曾食用过个大味美的鱼丸,也吃过鲜嫩爽口的肉丸;还品尝过松软可口的豆腐丸和软滑鲜香的松丸。但这些各具特色的“丸”食品,总不如儿时享用过的客家“硬饭丸”那样地道实在,味道鲜美。 客家“硬饭丸”是我家乡福建宁化的一种时令美食。每至农历四月“立夏”时节,宁化的城市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硬饭丸
客家门前塘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腾 赣南乡村,有屋场就有祠堂。祠堂处在中间位置,前面没有房子,前排左右的房子与祠堂高度一样,后面的房子比祠堂高。祠堂里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养眼又醉人。祠厅多为上、中、下三厅,有的是上、下两厅,祠厅宽大,是村民聚会、商量村里大事的公共场所。祠堂建筑尽显客家文化韵味。祠堂前都有一口面积一亩左右的池塘
龙南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文锋 龙南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县,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龙南山歌最有名的就数杨村过山溜了。古时的杨村尚属荒蛮之地,人烟稀少,距龙南县城又山高路远,由于地处赣粤边际,当地百姓的交际购物、人情往来一般就去与之毗邻的广东连平、和平等地。古时
客家农村的绰号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也一直在农村信用社从事信贷工作,走村串户与赣南客家农民打交道三十几年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和乡土气息无一
也谈客家山歌“二人转”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吕德贤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亲历的一件事。 1965年,是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经济建设得到全面恢复和好转的一年。1962年开始的“三自一包”政策,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至1965年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起三年困难时期,真有天壤之别。农村呈现一派祥和安康、快乐的太平盛世景
永定客家山歌
作者:王寿仁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永定是盛产山歌的地方,人称“歌谣之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互为交融,为传递心声,抒发情感,创作出许多极富特色的客家山歌。 永定客家山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各种类型的山歌异彩纷呈,争奇斗艳,如“劳动 歌”、“情歌”、“生活歌”、“时政歌”等等,从不
客家竹板歌
作者:江舟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竹板歌,是客家山歌的一种,也是颇受欢迎的民间口头文学。这种歌过去经常由游方歌人(俗称“乞食”)演唱,所以群众也管它叫“乞食歌”。 小时候,记得那是解放前,家乡永定经济不发达,农民文化生活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