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茶赏石逛客家民居看明清家具 龙岗街道文化旅游产业让你过足瘾
-
作者:王剑锋 张奕雄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龙园
新疆哈密市的观赏石厅。 程海昆 摄
多变的U--此石恰如其分地表现了2011深圳大运会会徽的寓意。
难得“葫”图。
东方国际茶都的特色商铺。
东方国际茶都已拥有国内外知名茶商300余户。
鹤湖新居祠堂。
在东方国际茶都的茶文化体验馆品一杯香茶,听听茶道,看看茶艺
-
把客家文化发扬光大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朱迪光(左)与央视《客家足迹行》摄制组在桥溪村继善楼讨论摄制工作。
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最近一直忙个不停,记者的采访为此推迟了好几次。失约是因为他的工作性质,对于为地方文保事业奔波的朱迪光来
-
加快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大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颖
参加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增强了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使我逐步提高了服务县域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履职能力,让我对大埔县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有机结合有了很好的启示。
一、抓好“135工程”,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一是推进1个“文化名城”。加快推进
-
这座客家古民居出了五个黄埔生 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举世闻名,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晋元故居一角
“一门”五个黄埔生
谢晋元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举世闻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对于他参加黄埔军校的经历或许很多人都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谢晋元的两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竟也是黄埔生。也即是说,仅谢晋元故居一个屋子就出了五个黄埔生。蕉岭文化界人士表示,这在全国或许是绝无仅有的。同一个屋门走
-
客山客水客家围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龙南燕翼围一角。
龙南关西新围全景。
上世纪初,广东一名叫罗香林的学者写了一本关于客家源流的书,第一次提出了“客家”这个概念。从此,分布在赣闽粤边际地区的人,以及与之有着血脉渊源
-
探连城古村 品客家风情
-
作者:沈彦舒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瑶里古村落
“一脚跨三县”的界碑
在龙岩,风情万种的古村落可不少,光连城一个县,除了以客家古民居建筑群闻名的培田外,莒溪镇壁洲的文昌阁、天后宫也因奇特的建筑形式颇受关注,而庙前芷溪、瑶
-
文化眼里看土堡 ――刘晓迎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福建土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绿 笙 文/图
大约是2005年时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座土堡――沙县水美土堡,当时这种独特的民居让我产生了兴趣并震撼不已,初步认识到其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第一次让我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三明土堡的是刘晓迎先生于2008年所著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经过对遍布三明各地的土堡深入细
-
览尽客家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长卷长
昨日全长120米的巨型中国山水画长卷《中国客家村居图》,首次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展出。
客家民居被誉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其规模宏大、朴素、环保、造型独特而一脉相承。
年届七旬的中国美协会员、嘉应学院(教育)美术系主任熊启雄将闽粤赣三省客家山村的特色民居用国画艺术的语言,展现在120米长
-
石城古邑:千年古道上的“客家摇篮”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东门门楼全景。 温礼明 摄
市民在修缮后的古城墙上休闲娱乐。(资料图片)
有着150余年历史的桂花屋。如今,修葺一新的桂花屋与周边的客家民居风格新建筑相互映衬,和谐共存。(资料图片)
修复一新的旭华门门楼一角。(资料图片)
晨光中的宝福院塔。 温礼明 摄
○赖於艳 刘敏
-
大埔:“客家香格里拉”美如画卷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丰富的民间活动。
茶阳镇有保存完好的骑楼街。
大埔有美好的自然风光,坪乡的千亩梯田在晨雾中如梦似如幻。
大埔,被誉为“客家的香格里拉”。没有来过这里之前,总觉得这样的评价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