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99)
期刊(405)
学位论文(143)
会议论文(14)
视频(12)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99)
期刊 (405)
学位论文 (143)
会议论文 (14)
视频 (12)
图书 (4)
按年份分组
2015(12)
2014(468)
2013(101)
2012(141)
2011(138)
2010(116)
2008(65)
2007(29)
2006(21)
2004(8)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5)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6)
中国商贸(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科技风(1)
民俗曲艺(1)
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1)
艺术探索(1)
林业科技(1)
广西纺织科技(1)
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空间研究
作者:谭抗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建筑空间  结构 
描述:土楼建筑形成的历史与人文因素。另外,从客家土楼当地的自然资源入手,寻找土楼形成的自然与历史因素。然后重点分析土楼建筑的空间特质,从平面到立面,从墙体到空间结构逐一作出分析与诠释。探究其与众不同的空间
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
作者:王明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客家  拜上帝教  官制  太平天国革命  政治制度 
描述: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 本文以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作为研究题目,属于政治制度史研究范畴。本文重点考察太平天国政权是如何分配权力,如何运作权力,以及这个政权采取何种形式分配和运作权力的。本文重点考察太平天国贵族精英阶层特别是领导集团的权力分配和权力运作,以及经过权力关系的互... >> 详细
广东永汉乡土聚落生态与文化结构研究
作者:姜雪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聚落  生态结构  文化结构  风水  聚落演替 
描述:个,本地聚落30个,新建移民聚落1个。客家与本地聚落都是典型的宗族聚落,但在历史长度、分布地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永汉所有乡土聚落的建立必须以取得土地为前提,包括耕地以及建房用地两部分。在
台湾鸾堂的经营与发展:以埔里昭平宫育化堂为例
作者:何艳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昭平宫育化堂  鸾堂  埔里地  方社会文  人士绅  关帝信仰 
描述:潮,而這鼓風潮也吹進了內山的埔里盆地。 昭平宮育化堂所處之地,原是中部平埔族初入埔里聚居的區域,自創堂之初,即與周遭聚落有地緣及祖籍的多重關係。就鸞堂系統而言,昭平宮育化堂雖然發展成為中部重要的鸞堂,並自成一系統,但可確定其鸞法源自竹、苗的客家鸞堂,透過鸞堂間的相互交流,使其在台灣中部佔有一席之地。 本研究以昭平宮育化堂為核心,探討昭平宮育化堂與埔里地方社會間的關係,並將其置於埔里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分析埔里地方社會的形成、昭平宮育化堂的興起及發展歷程,論究隨著時空背景的變換、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昭平宮育化堂如何發展成為地方公廟,並從其歷史淵源、組織發展、祭祀活動和參與廟務的地方人士的探究中,剖析文人士紳在鸞堂中的角色,和如何讓鸞堂與地方發展相輔相成,以及昭平宮育化堂與埔里地方經濟活動間的關係。 埔里地方社會的繁榮,主要肇因於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的豐富。今日埔里地區的民間信仰,鸞堂仍佔有極重要的分量,如何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昭平宮育化堂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透過昭平宮育化堂凝聚人心,激發居民的鄉土意識,創造出屬於埔里的地方特色,也是昭平宮育化堂因應永續經營之道。
战後台湾北部客家茶产业经营性格
作者:徐幸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性  保守性  边陲位置  制茶业者  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  客家茶产业 
描述:垂直關係上,曾有過不同族群分工模式,亦即生產、製造集中在客家地區,而銷售市場中心則集中在大稻程的福佬籍的茶商。位於客家地區的同族群的製茶業者,包括茶廠與茶農,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程度與範圍的族群資源與族群網絡被拿來使用。雖從現今來看茶廠間並未有很明顯的族群因素作用其中。族群性變得重要是為了與台北茶商有區隔,因此使同族群身分與社會位置結合,亦即他們皆為「做茶」者的認同,在種種條件許可下,得以團結在一起的而發揮力量的組織。 另外,透過北部茶產業案例中,本研究重新檢視客家族群經濟中「保守」特質,並不是一個予生俱來的特質,從在台茶歷史發展來看,這群客籍業者而是在有限資源與環境所展現出來的經濟行為特質,其經營保守性格也是反應其在社會階級的邊陲位置。
屏东县前堆地域的社会空间结构与变迁
作者:利天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前堆  堆域民空间  社会空间  地域社会  粤境  客家  长治  麟洛 
描述:台灣南部相對強勢的客家堆制組織,建立系統性的理解架構。在相對尺度的概念下,本研究將客家堆制組織視為大小不等、層級各異的地域單元,並擇定組織結構最為複雜的前堆地域進行探究。基於「堆域民空間的建構與解構如何成為可能?」此一問題意識,本文在國家與環境的視角下,對前堆地域的探究獲致以下成果:

一、清領時期的邊區:
此時期官治力量薄弱,環境威脅大,在求生存與保衛家園的需求下,百姓必須團結,社會的秩序乃取決於民間的自治。透過聯庄防衛行動,客家墾民逐步地建立堆域認同。堆組織吸納大租戶、小租戶與佃農的生產剩餘,將堆域內所有人民凝聚為生命共同體,創造出堆域民空間。在環境威脅下,傳統社會組織由於具有人力、物力動員的優勢,受到高度重視。在多個組織間交叉持股的堆民提高了彼此的整合程度。綿密的血緣與地緣網絡,遂在堆域民空間之內,建構出一種犬牙交錯的結構。堆域社會上層的管事,整合了下層的百姓,促使原鄉的社會關係逐步在地化,並實現領導階層的家族化,長期維持堆域上層的地位。透過仕紳的努力,前堆粵境的疆界變得模糊,最終促成社會空間的擴張,形成附堆組織。在這些現象的背後,耕作小農與福客紳商是彼此合作,各取所需,居間穿針引線的,很可能是「福佬客」的雙語能力。

二、日清政權交替時期:
前堆精英領導的抗日戰役失敗,民間武力已失,而國家統治實力未立。殖民政府為穩定政局,收編地方舊勢力,加速亂局的穩定。堆制組織也被收編,成為警察系統的末梢。不過,當局基於「閩粵比鄰和睦」的想法,在行政區域上刻意調整,瓦解了原本獨立自治的堆域空間。殖民政府經由土地調查等基礎事業所建立的地理空間系統和堆域空間並不一致,「堆」不再成為官與民思考和運用的對象。福客雙方的領導階層,則共同被納入到基層行政架構中,在清末的基礎上,展開更多實質的接觸與交流。

三、殖民政權穩定後:
國家相對強大,民間力量相對萎縮。當局的施政讓堆域民空間產生質變,以行政區域為基礎,逐漸地域化。傳統的社會組織在初期並未遭到打壓,仍能自主的參與公共建設,不過對於公共空間範圍的認定卻擴張到了堆外。大正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後,當局使「閩粵比鄰和睦」的想法,進一步落實到「庄」,福客雙方得以經由公共事務的參與擴大彼此的交流。在當局逐漸貫徹施政的過程中,堆的自治領域漸趨模糊,取而代之的,是逐漸明朗的「街庄民」、「警察官」與「部落民」三層空間。地方仕紳在承接與貫徹統治者意志的過程中,發現了新的舞台,前堆客家領導階層開始悖離傳統務本的生活,轉而植蔗經商。傳統社會組織內部的矛盾逐漸激化,影響了組織的存續。不過,在舊時代仕紳主事的時期,領導階層以其雄厚的群眾基礎,圓融地將問題轉移到公學校的設置議題上,成功地在庶民和自身之間創造雙贏的局面。然而,隨著地方行政事務的運行與熟悉,協力者精英第二代逐漸能夠在行政框架內靈活的遂行自己的意志。以國家賦予的權力為後盾,這群新一代的領導者由於不再需要藉由群眾的認同來鞏固地位或維持利益,傳統社會組織的資源成了覬覦的對象,傳統社會組織的崩解,協力者精英第二代中的一部分人,可能責無旁貸。
客家创意米食产业经营策略之研究-以平衡计分卡观点
作者:林均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创意米食产业  创意生活产业  平衡计分卡 
描述:,提出為因應國民生活品味提升、注重精緻、創意、舒適、便利及高品質的生活,將創意生活產業納入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第13項範籌。其最大目的是期望能藉由台灣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將創意、科技、美學的概念運用在產業面上,以協助傳統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基此,若能再將企業組織中經營策略的理論與其相結合,相信更能為傳統產業的轉型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面。過去關於經營策略理論的研究大多是套用在企業組織上,對於在文化創意產業上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創意生活產業中的客家創意米食產業為主,以平衡計分卡的理論內涵為基礎,針對重新規劃後的五個構面:使命構面、財務構面、內部流程構面、顧客構面及學習與成長構面,作為觀察的要素,試圖以全方位的角度來重新檢視客家創意米食產業之經營策略構型。
台北县客家文化园区经营绩效评估之研究:以平衡计分卡观点
作者:姜尚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北县客家文化园区  平衡计分卡  层级分析法 
描述:與願景,本研究選定目前客家文化園區較具規模的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為研究對象,嘗試以Kaplan & Norton(1992)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所提出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之觀點,以瞭解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其經營策略及其優點與尚待加強處,本研究透過由產、官、媒、學界專家學者訪談「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績效評估指標」問卷,再利用層級分析法計算出「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績效評估指標相對權重體系」,以期本研究各面向指標的建構與權重,能成為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策略之參考,並希望提供園區提升園區品質、落實以顧客需求導向、持續培育客家專業人才與新血注入,以期能發揚客家文化落實園區之願景。並希望本研究能給後續研究者在撰寫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績效相關議題時,能有一些參考並產生更多的突破與對話。
宗教型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与社会资本之关系-以新埔义民庙为例
作者:张添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ORPS模式  社会资本  宗教型非营利组织  客家  义民庙 
描述:龐大社會資本,是本文主要研究動機。本文研究目的為探討新埔義民廟之:經營管理、社會資本內涵、對組織經營管理與社會資本累積之建議、與對宗教型非營利組織之啟示與建議。本文理論採用:修正CORPS模式為MCORPS模式、與社會資本理論。本文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新埔義民廟能有今日之成功,最重要之因是核心使命不變與外圍使命創新。 二、新埔義民廟經營管理所累積之社會資本是持續性的,不論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 三、新埔義民廟與信眾間之社會資本信任、規範、網絡,在某些經營管理面,值得檢討增進。 四、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必須認清其最重要的核心使命,經營管理亦須健全,以獲得信眾的社會資本信任、規範、網絡。
客家休闲农业区经营策略之研究:以照门休闲农业区为例
作者:卢美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营策略  休闲农业区  SWOT分析 
描述:依據SWOT分析結果研擬出照門休閒農業區的經營策略。 本研究認為照門休閒農業區的經營策略如下:公部門可採取的策略包括1.提供業者相關的輔導與訓練。2.爭取經費擴大辦理相關的活動,吸引人潮。3.輔導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