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国山歌的语音研究
-
作者:上官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山歌 兴国县客籍话 语音
-
描述:国客籍话音系进行比较,得出兴国山歌是以地方方言为基础语言的地方山歌,二者在声韵调上有较多的共同点。此外,本文还描写了兴国山歌的韵撤,并阐述了兴国山歌语音特征形成的原因。通过描写、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
-
张秋台乡土绘画特色与贡献
-
作者:江翠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绘画 艺术辩证法 人文关怀
-
描述:第三章探討 相互融合的生活藝術教育理念/創作理念,第四章將其具鄉土教育功能的藝術創 作分析,包括:農耕系列中四季農耕生活的表現,2. 重要作品的詳細形式分析, 3. 客家硬頸精神的表現等。 本研究使用五對的藝術辯證,第一對「內容與形式的藝術辯證」當然是最基礎的,第二對「共性與個性的藝術辯證」,這特別針對他研究記錄是的作品中溢出的個人特色部分的分析,第三對「靜與動的藝術辯證」、第四對「變動與永恆的辯證」都是對於第一對內容與形式的藝術辯證的深化,也正是張秋台藝術作品中的獨特性的部分的研究。而第五對形與神的藝術辯證可以說用中國美學的方式的一個整合的說法。 他的農耕系列,非常詳細的記錄了農耕生活的的各種面向,不光指世客觀的記錄,他的繪畫更將那種自然、季節、天候的氛圍精準的描繪出來,把正在工作的農夫農婦的姿態神情描繪出來。不光掌握了對象的形,更是讓對象持續在畫中繼續的成長、變化、生活,並且傳達一種特有的面對艱困的生活條件的不認輸的精神。他那樣的生活、那樣的創作,也透過藝術教育將同樣的知識、經驗、信仰、價值觀分享給他的學生。
-
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
-
作者:黄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跳觋 仪式音乐 客家文化 音乐形态
-
描述:的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基本的介绍。第一章对兴国跳觋的信仰体系及其形态结构进行阐释。信仰体系及形态结构是仪式得以生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也是仪式音乐产生的基础。第二章针对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的本体形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本文将兴国跳觋仪式音乐归纳为跳觋音乐与世俗音乐两大类别。其中,又将跳觋音乐分为声乐与器乐:跳觋中的声乐称为“觋歌”,文章从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曲体结构等方面归纳出觋歌的特点;从乐器在仪式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演奏方式对跳觋中的器乐进行分析。跳觋仪式中的世俗音乐主要为兴国山歌,本文通过跳觋音乐与兴国山歌的比较,明确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互相影响。在第三章中,从音乐的行腔方式、调式音阶以及节奏节拍方面将兴国...
-
非客家因素对兴国山歌的影响之探讨
-
作者:杨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兴国山歌 非客家因素 影响 探讨
-
描述:作相结合,歌唱理论总结与演唱实践相结合,探寻民歌在体现民族性、艺术性的普遍性原则也是本研究的又一目的。期望本文对兴国山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某些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录音采样、记录分析等手段,整理分析兴国山歌多数曲谱的歌词、旋律、调式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规律,以期为兴国山歌的非客家因素获得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
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
作者:闫兴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科学发展观 区域一体化 闽粤赣边 客家区域
-
描述:作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界标。1978年到1992年止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初步发展阶段,学术界对其成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和探索;1992年后至今为我国区域旅游
-
赣南兴国山歌的历史源流与演唱艺术研究
-
作者:王宇扬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兴国山歌 客家音乐 唱法 唱腔 语言
-
描述:。同时,将田野工作与声乐教学结合,歌唱理论总结与演唱艺术实践结合,探寻当代民族声乐如何走进民间的道路,探索民歌演唱如何体现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的普遍性原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期望为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之实践的进步与民族声乐理论的发展提供某些积极的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
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录音采样、记录分析等手段,就赣南兴国山歌的历史源流、艺术特征、歌唱方法、审美追求、传承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剖析。通过现场学习和亲身参与兴国山歌的演唱,增加了对兴国山歌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体验,这既构成本文的研究基础,亦为笔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
-
历史建筑聚落保存再利用之探讨-以竹北市六张犁聚落、新瓦屋聚
-
作者:陈贤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张犁落 新瓦屋聚落 老街 保存 再利用
-
描述:如何擬定再利用方案,確有必要蒐集文獻資料、相關論述依據,歸納出一些建議或是據以建立模式,作為爾後類似案例的參考,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六張犁聚落」的開墾始於1737年,而客家族群則自1749年廣東省饒平縣林先坤等人自大陸來台,創建「善慶堂」後才建立林家的基業。同時,1805年饒平縣人林孫檀於芒頭埔一帶拓墾,興建「忠孝堂公廳」作為族人集會場所,附近居民稱為「新瓦屋」。歷經二百多年的歲月,建築群不斷翻修,也經不住歲月的摧殘,呈現樑塌牆傾的頹態,所以,後來的「縣府遷建計畫」及「高鐵六家站興建計畫」原預定將六張犁及新瓦屋老舊建物全部拆除,幸而終於部分保留並進行維修,正是所謂危機也是轉機。 本研究方法包括:歷史文獻回顧與分析、相關理論的探討、參考類似聚落保存、再利用的案例,及研究範圍內聚落之發展歷程、法令規定、現況分析以提出整合再發展之策略。研究結論為:歷史建築的保存再利用必須注意「都市計畫」擬定時相關法令的配合,換言之,都市計畫的「使用分區」將決定後來「再利用」的方向和策略。再利用策略尤應整合所有可用之資源,才能做出最完善之規畫。六張犁建築群之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定位於「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雖然無法委託民間專業經營「特色商店」業,然而只要廣植在地原生種樹木,公部門持續預算補助,即使是低密度開發,作為展覽場地也是不錯的選擇。
-
我国东南三个传统筝派之比较研究
-
作者:王夏婕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潮州筝派 客家筝派 福建筝派 流派风格 流派现状 比较研究
-
描述:筝派。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由于长期受当地民俗、民间音乐和方言差异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筝乐风格。本文试图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通过对历史发展、记谱方式、基本板式、演奏形式、演奏技法和演奏曲目等方面的概述,分别对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这三个传统流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第二章,对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的流派现状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三个筝派传承的现状,包括流派主要传人及演奏的现状;三大筝派的研究现状和三大筝派的曲目现状。 第三章,比较研究部分。从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的常用变奏手法、板式结构和特殊演奏技法这三个体现流派演奏风格的主要方面,对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的流派风...
-
我国跨县市合作机制之探讨- 以桃园县对外合作为例
-
作者:林静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县市合作
-
描述:進行分析。個案研究係以2002年至2006年桃園縣拓展區域及雙邊合作計畫為研究主軸,並探討參與議題(休閒遊憩、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環境資源、防災與治安、文化教育、健康社福、原住民與客家族群及新移民)之合作成效。試圖藉此分析可能影響跨縣市合作之變數,並研提跨縣市合作整合機制及優先發展議題之相關建議。
透過前開研究方法,本研究獲致結論包括:應加強縣市生活圈及產業圈之觀念始能共同解決跨域問題;跨縣市合作須摒除政治干擾始能達成效益;跨縣市合作議題須具「互蒙其利」性質始能順利推展;「整合難易度」及「計畫複雜性」將影響跨縣市合作之意願及成效;跨縣市合作須考量與現制接軌及整合之問題;「個別利益」與「合作利益」之衝突將影響跨縣市合作之持續;中央政府並無處理跨縣市合作之專責機關、法令及相關補助計畫等。爰跨縣市合作議題若涉及相關法令訂(修)定及各縣市資源分配(如:水資源調度、成立土方銀行、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爭取中央既有之資源等),因整合難度及複雜度較高,將影響合作意願及成效。
本研究研提相關建議包括:地方政府應建立資訊分享機制,並型塑合作文化;跨縣市合作機制須權責分明,並研訂合作計畫及期程;跨縣市合作應依「共同利益」、「避免衝突」之原則研訂優先發展議題;應導正中央管理作法,並建立輔導機制;中央應儘速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合理充實地方財源;中央應設置區域型計畫補助經費,以鼓勵跨縣市合作等。爰地方政府應依據事務性質、地方產業特色、政策領域類別發展合作關係,並建立合作機制(如:府際論壇、工作小組會議、局處首長會議、縣市首長會報等)分層級定期會商,以隨時掌握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