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园县国民小学实施客语教学执行成效之研究-以学校支持系统观点
-
作者:张淑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语言教学 客语教学 学校支持系统
-
描述:系統之現況:客語教學時數次數最多的是「1節」;客語教學課程之主要時間為「鄉土語言課程」佔最多;客語師資來源最多數為「現職教師」;客語教材採用最多種類為「合格民間版本」;面臨到的困難與限制最多數為「教學
-
台中县大甲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政策执行之研究
-
作者:陈清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策执行 大甲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 节庆活动 台中县政府
-
描述:「台中縣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政策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的次級資料分析、深度訪談之過程,進行資料的蒐集。訪談的對象包括了此項政策的規劃者、政策的執行者、及關注團體的代表與參與團體的代表。主要的探討問題與
-
天主教在屏东万金的生根发展(1861-1962)
-
作者:黄子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平埔族 族群关系 本地神职人员 传教 道 员 天主教 道明会 万金
-
描述:方色彩,萬金還有其固有的本土特色,一是平埔聚落—多為屏東鳳山八社的平埔族後裔,一是受客家聚落和排灣族部落包圍的地理位置。藉由研究天主教在萬金的傳教經過,一方面可以更細膩地瞭解自1859年起,天主教二次進入台灣開教以後的歷史,與道明會特色所形成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探討屏東平原上族群之間的歷史互動和平埔族社會的風貌。本文試著解釋萬金平埔族宗教變遷的理由,建構一個從未信天主教的平埔族群到產生本地的神職人員,從被傳播福音者變成主動傳播福音者的歲月歷程。希望能夠透過這個主題的研究,多少補充一向較為欠缺的台灣天主教史,以及關於南部平埔族史和屏東地方史等方面。研究時間範圍則訂在1861年傳教士進入萬金傳教,到1962年萬金出現第一位本地神父潘瓊輝為止。
章節方面,除了第一章緒論和第七章結論之外,共分為五章:
第二章從道明會士咸豐八年(1859)在打狗港上岸,開始在高雄前金地區傳教談起,簡述在傳教士來到萬金之前的傳教情形。接著對萬金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現象,作背景介紹,希望能模擬出一個可以讓人想像的歷史情境,一個在1861年時映在傳教士郭德剛眼裡的情景。
第三章的內容,是將萬金堂區的傳教歷程,放在整個台灣天主教傳教史的框架下進行討論,兼論其他堂區的發展,以及影響傳教的重要相關事件。對於清代台灣天主教的傳教過程,分作三個階段探究,最後分析道明會在此時的傳教策略。
第四章則是接續第三章,在討論過萬金堂區的歷史進程之後,回頭要研究的就是萬金為何能夠接受天主教,並讓信仰在此地生根發展的歷史因素。本章試著從五個層面進行探討,由外部社會因素到內部裡層動力,層層闡述萬金接受天主教的可能因素。
第五章的重心,在討論萬金與鄰近族群的各種關係,欲由萬金的例子,瞭解屏東平原上平埔族與其他族群之間的互動往來,以探求整個地方社會運作的模式和族群村落的日常相處情態,並探討為何天主教在清代與日治時代一直無法擴展到萬金附近的排灣族部落和客家聚落。
第六章本身,是以出身自萬金堂區的潘瓊輝神父的經歷為寫作脈絡。潘瓊輝神父出生於萬金教友家庭,他是萬金堂區誕生的第一位本地司鐸,也是台灣出現的第三批本籍聖召,更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平埔族神父。對萬金堂區而言,更是天主教信仰深化的成果指標。本章的寫作,以潘瓊輝神父的人生歷程為討論主軸,分別敘述其家族背景、父母(潘伏求、潘林環涼)的傳教員生涯以及神父的養成過程。從這三個枝幹,再個別瞭解關於教友家族、傳教員工作、日治時期和戰時台灣天主教的處境發展、台灣第一位本籍神父珣茈羲漕丹漶B戰後台灣山地部落的開教,和台灣本土神職的培育環境等各項小主題。
-
一个客家文化景观—新屋乡大溪漘地区的公厅、祖塔
-
作者:叶惠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厅 祖塔 文化景观 景观形态 空间配置 社会网络 仪式行为
-
描述:由對其器物、社會、精神三層面的剖析,瞭解此一文化景觀之整體面貌,同時突顯新屋鄉大溪漘地區居民的空間觀與當地的人地關係。
首先針對公廳、祖塔的器物層面進行探討,可知公廳為舊時老屋在現代化衝擊下
-
客语生活学校与社区组织协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园县中平国小布马
-
作者:彭成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布马阵 社区资源 社区组织协力治理
-
描述: 小朋友學習客語之後,使用客語的比例有越來越好,有逐漸上升趨勢,家長也普遍認為客語教學的成效在於不斷的鼓勵、推動、喚起學生主動學習客家的認同,有助於改善親子間語言隔閡,增進感情交流和文化保存。 依據文獻探討
-
屏东六堆地区的稻米文化
-
作者:刘秀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米 粄 稻米文化 客家 集体记忆
-
描述:飲食習慣和文化層面的實質意涵,最後則探討六堆客家俗諺語中稻米或米食的文化意涵。第五章是以稻米為探討核心,以婚姻禮俗、生育禮俗、喪葬禮俗等主題,來分析客家人與米所形成的文化形態。第六章將本論文作出歸納結
-
川西各民族饮食文化研究
-
作者:蒋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川西民族 饮食文化 交流 变迁
-
描述:饮食文化。这是值得民族学者加以重视和研究的。目前我国研究饮食文化的专著和书籍繁多,‘以猎奇为目的研究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亦不少见。但从民族学的角度,专门以少数民族与具有特色的汉族地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为研究
-
广东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与产业化研究:以传统工艺美术与视觉产业
-
作者:刘根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极其鲜明极其容易辨识而又非常具有开放与包容特质的文化圈:广州、佛山、肇庆的同城化建设,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们同属于以白话为基础的“广府文化”;对比它,粤东“潮汕文化”呈现出较大的异质性,这种文化的族群认同
-
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
-
作者:陈汉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饶平 客家 迁台 两岸互动
-
描述: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宗亲乡亲为基础的地缘组织是饶、台两地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这样的纽带作用表现为既延续了原乡的地方文化传统,同时两岸互动又与台湾的宗族乡亲的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联系。饶平与台湾在血缘、文化等方面一脉相承。两岸同胞乃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