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53)
期刊(3617)
学位论文(1060)
图书(780)
视频(212)
会议论文(211)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53)
期刊 (3617)
学位论文 (1060)
图书 (780)
视频 (212)
会议论文 (211)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6)
2014(4941)
2013(966)
2012(1030)
2011(1003)
2010(820)
2009(452)
2008(436)
2007(236)
2006(130)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38)
闽西日报(641)
音乐时空(8)
广播与电视(6)
艺术探索(3)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设计学报(1)
桂海论丛(1)
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作者:张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化  客家方言  语法 
描述:廓。另一方面是对方言句法的研究,即对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如连谓结构、述宾结构、宾补次序等,这些句法关系中往往蕴含着语言演变的重要规律。同时,对一些主要的特殊句式,如处置句、受事前置句、被动句、比较句、疑问句等进行了讨论。文章还对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包括动词的体貌,动词“有”、副词“较”、助词“添”等的用法,动词“来”和“去”、形容词“正”、名词“时”的实词虚化过程等。通过古今南北的比较,我们可以领略到宁化方言的主要特色。
儀式中身份的轉: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作者:戴正倫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換過程,可進行深度的了解。本研究大致上分成兩個部份來論述:第一個是以廟中準備儀式事宜的狀況、以及儀式的展演過程,儀式作為身份轉的機制,他是如何在儀式中轉,儀式在漢人社會代表了何種意涵?除了儀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研究
作者:江玉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客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描述:思想指南。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研究客家文化的发展,对于确立客家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指明客家文化的发展方向、丰富客家文化的内涵、弘扬客家文化的优秀精神、促进客家文化的创新、解决客家文化在发展完善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介绍客家文化的形成崛起与精神实质,然后从客家文化的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客家土楼文化三方面论述客家文化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阐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的可能性。第三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内容。通过深入研究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框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原则,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科学价值。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结合客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意义,分析现代客家文化的构建,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具体途径。通过这四方面内容的阐述与分析,力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促进客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旅游活动对世界遗产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例
作者:林爱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永定土楼  居民感知 
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三部分,进一步引入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区参与理论、旅游发展阶段理论、涵理论。第四部分,详细
永定土楼群文化生态关系研究
作者:刘文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  土楼群  厅堂  宗祠  家庭  家族  宗族  节日仪式  文化生态  共生 
描述:在土楼群中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其作为家族之间、宗族范围内的向心性,其中包蕴了从家庭到宗族、从生人到亡者、从现世到过去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在节日仪式中体现的更为充分。实际上,上述转变表现出了建筑空间与节日文化之间的契合与共生关系。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楼周围出现了大批混凝土小洋楼,这种变化较原来土楼群文化生态而言,则表现出厅堂的复制与宗祠外围建筑密度加大的新格局。虽然厅堂在数量上大大增加了,厅堂原有的绝大部分功能却丧失了;而宗祠不仅数量没有变,围绕其的节日仪式也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客家宗族精神却呈现出了一贯的稳定性。相对于土楼群的原有文化生态,新出现的厅堂“扩散”与宗祠“凝聚”,为本文从建筑空间关系与节日仪式之间的联系中,找到了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在土楼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最不能...
客家文化影视教学研究-以电视剧《寒夜》为例
作者:范莉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学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教学  影视教学 
描述:行動的歷程中,期能以實際的行動探究、反省與驗證,增
進更多的教學知能,實踐所規劃的教學目的。透過教學者依據電視劇所設計之影
視教學內容,引導學習者對客家文學、客家文化注入新的概念與價值觀,並對整
體客家文化的教學、認同與傳承有所助益。
最後,則評估高中生在焦點團體訪談、學習單引導以及書面報告撰寫之過程
紀錄,分析他們在進行影視教學後對客家文學、文化的瞭解程度,並探究其學習
之成效。研究結果發現,高中生透過客家文化影視教學課程,對客家文化知識與
內涵的增長,均有顯著成效,且研究者在行動研究歷程中,亦獲得了課程、教學
與專業知能的成長。
學校組織在地文化的深耕:一所客家小學的個案研究
作者:趙相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學校組織文化  校長領導  領導策略  客家文化 
描述:範,強調策略性規劃與執行力。二、學校組織成員配合校長的教育理念,共同為學校願景努力。三、校長以轉領導、魅力領導、願景領導等領導策略型塑客家學校在地文化,發展學校特色。四、人工製品為學校組織文化之外
卢氏宗祠:一个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功能的变迁与重建
作者:卢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公共文化空间  宗祠功能变迁 
描述:一个鼎盛时期。本文以卢氏宗祠为研究对象,它是一个典型的客家祠堂。兴建于明朝末年,经历了两次被毁,现在村中的祠堂是清光绪七年第三次重建的。面对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历史丰富的祠堂,作者拟把祠堂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来描写。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下,祠堂经历着不同功能的转换,它由传统时期的社会教化和基层治理中心转变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集体化时期的社会主义乡村教育的场所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文化记忆和经济开发的双重功能。对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卢氏宗祠政治社会功能的分析,始终以“国家——社会”理论视角为观察点,探讨“国家”与“社会”二者互动之下的宗祠功能变迁逻辑,并总结出关于在新形势下,建设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方法。农村公共空间是农村社区健康运行的要件之一。在公共文化空间里,村民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公共舆论更有作用,合作也更易达成。农民参加公共空间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其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公共空间打造应当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核心,而祠堂作为农村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在经历了国家与社会的变迁之后,更能发挥它在建设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纽带作用,所以构建新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保护以祠堂为代表的传统资源,国家和社会其他力量应该加大资源的投入,配合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推动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
国民小学社会学习领域教科书客家文化教材之内容分析研究
作者:钟政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社会学习领域  教科书 
描述:正確的常識,幫助學童更深層體認正確的客家文化。本研究方法採內容分析法,以「客家文化內容主題類目表」為研究工具,對各版本之社會領域教科書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一、在中、高兩個年段裡,客家文化內容出現於高年段教科書中的比例較高。二、在所研究三個版本的教科書中,以南一版教科書提及客家文化內容較多。三、各版本各冊教科書中,鮮少有專論客家文化的篇幅,也幾乎沒有專論的章節或單元。四、在各版本教科書有關客家文化的內容中,若以研究者所制定之客家文化主題類目表分類之,以「文化內涵類」這個類目為主題較為明顯,數量也較多。綜合前面各章節所做分析,本文最後針對書寫和研究參與者提出幾項建議:一、教科書中客家文化內容的編排,應統整於整體課程,以提高教材層次。二、各版本教科書呈現「客家文化」時,應加以註解。三、出版商應注意各冊別客家文化內容的均衡。四、教科書編者應增加客家文化相關內容。五、提升教師客家文化教育之素養。六、教師對於教科書應有檢視與批判能力。七、結合其它學習領域,增加學生學習成效。
鐵道文化產業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三義舊山線為例
作者:徐毓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義舊山線  鐵道文化產業  整合行銷傳播  地方文化產業  客家文化 
描述:透過整合行銷傳傳播理論之運用,以行銷傳播工具、地方文化產業資源、利害關係人等三大構面之整合,來探討民間與政府推動三義舊山線鐵道文化產業所遇到問題為何,俾利進一步提供未來整合行銷傳播的發展方式。研究設計係以利害關係人為主,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冀望綜合歸納鐵道文化產業整合行銷傳播發展的策略規劃模式。研究的主要發現,三義舊山線鐵道文化產業之內涵,係以鐵道文化為核心,加入客家文化、人文地景與自然生態,以及其周邊因鐵道文化而興起的商業行為,形成密不可分的產業。且經由前述本研究的三大整合構面,依Michael E. Poter所提出「價值鏈分析模式」為依據,可進一步發展三義舊山線鐵道文化產業之整合行銷傳播的價值鏈模式圖,其主要以客家文化、鐵道文化及自然生態景觀的為根基,而由行銷傳播工具、地方文化產業資源及利害關係人等整合構面為支援的基礎上,來創造優異的行銷績效。最重要的是此種整合之過程,是以「文化」為鐵道文化產業最大的加值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