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困境研究
-
作者:罗绍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文化 民俗旅游 困境
-
描述:展滞后、开发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对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开发中的操作误区进行反思,试图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探索赣南客家民俗旅游的发展道路。 赣南地区现存的大量具有客家文化精神的民俗文化资产,有重要的市场性和经济价值,是发展农业、工艺 、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是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开发的动力源。但是,欠发达的地方社会经济无法提供质量化的旅游产品和产生足够的旅游需求,资源屏蔽导致旅游形象不显,区位屏蔽致使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出现更大的势差,加上非理性开发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赣南无论在华东旅游区、江西旅游格局中和客家旅游中都处于弱势地位,而且赣南客家旅游在本市旅游中亦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对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赣南客家民俗旅游面临旅游地位的尴尬、族群认同的危机、传统民俗文化被抛弃或被虚构的危险、开发的短期行为等诸多困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研究
-
作者:江玉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客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
描述:思想指南。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研究客家文化的发展,对于确立客家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指明客家文化的发展方向、丰富客家文化的内涵、弘扬客家文化的优秀精神、促进客家文化的创新、解决客家文化在发展完善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介绍客家文化的形成崛起与精神实质,然后从客家文化的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客家土楼文化三方面论述客家文化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阐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的可能性。第三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内容。通过深入研究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框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原则,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科学价值。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结合客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意义,分析现代客家文化的构建,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具体途径。通过这四方面内容的阐述与分析,力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促进客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
台湾客家电影之叙事与文化意涵研究
-
作者:李佩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电影 客家叙事 客家文化意涵
-
描述:臨逆境時,如何克服困難及解決問題,最後結果呈現都能迎刃而解、化險為夷的敍事。由客家電影故事敍述中,觀眾亦能透過主角解說,清楚了解影片所傳達的意境及主角深層的內心世界。《小城故事》中文雄提前假釋,到三義客家小城找木雕老師傅學習技藝,並與其啞巴女兒阿秀產生愛情的敍事,以一對父女為故事主軸,呈現父慈子孝、與世無爭的傳統客家家庭生活模式,片中有一段客家採茶大戲的呈現;《原鄉人》描述鍾理和一生經歷的傳記故事為敍事主軸,終其一生堅持寫作之路與愛情婚姻,並克服身體病魔考驗,留下客家文人之典範;《在那河畔青草青》描述來自台北客籍代課老師盧大年,到內灣國小教書的故事,並與小鎮學生熟識及女老師的戀情,影片呈現客家聚落鄉土之情;《冬冬的假期》從冬冬的敍述,瞭解客家小孩以自己眼光看待交錯複雜的成人世界,片中呈現客家聚落場景;《童年往事》由客家青年阿孝成長的過程,敍述客家家庭上一代長輩的原鄉情結及自己落地生根的故事。二、客家電影所呈現的客家文化意涵由上述五部客家電影的分析,其中所呈現客家文化義涵如下:(一) 重視親情、生命價值及不忘本的客家社會:客家電影呈現客家社會的組織體系是「父當家,母持家」、「重男輕女」及「慎終追遠,敬老尊賢」之倫理觀念社會,而且「我群意識」概念相當的濃厚。(二) 愛鄉土的客家庄文化: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居住環境大都是山脈綿亙交通不便,耕地、糧食不足,形成封閉、保守、自給自足、相互合作、團結的客家庄文化,但無形中也影響與其他族群之間的互動。(三) 刻苦與硬頸的精神: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勤勉、刻苦、務實、耐勞…等美德,但也呈現客家人好動、勇猛、冒險、健身、頑強、固執、保守、權威、硬耿等文化特徵,這象徵著早期客家人流浪、遷徙、開墾等艱辛生活中磨練出的刻苦與硬頸精神。(四) 重視傳統文化之形象:客家電影呈現客家採茶大戲、客家傳統木雕藝術、客家藍衫風情、客家建築、客家語言、伯公廟等傳統文化形象,這是客家族群特有的傳統藝術和信仰文化。(五) 重視傳統的客家女性角色:客家電影呈現客家婦女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除傳宗接代及侍候公婆外,特別注重「家頭教尾」、「田頭地尾」、「灶頭鍋尾」及「針頭線尾」等四項婦工。(六) 重視禮俗制度的婚姻關係: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制度,以「傳宗接代」為目的,並重視「門當戶對」、「明媒正娶」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客家傳統禮俗制度以及婚姻觀念。綜合以上,本研究經由分析客家電影中的客家敍事和文化意涵,瞭解客家電影內容敍述的客家人在遭遇困難、面臨逆境時,克服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結果呈現都能化險為夷的敍事,同時呈現客家人擁有重視親情和生命價值的社會體系、愛鄉土的客家庄文化、刻苦與硬頸的精神、重視傳統文化之形象、重視傳統的客家女性角色以及重視禮俗制度的婚姻關係。
-
曾文忠绘画艺术之研究
-
作者:郭谦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文忠 水彩画 客家文化 反美浓水库运动 校园壁画
-
描述:繪畫致力於闡揚客家文化精神,來喚醒人們保存自身文化的省思。曾氏接受台灣戰後第一代藝術師範教育,畢業後除了創作更致力於小學及中學藝術教育,將其所學全數貢獻給基層教育。 1989年退休後,更全力投入繪畫創作的工作,以及推廣客家文化的活動,1990年代更組成「美濃愛鄉協進會」致力於保護鄉土的反美濃水庫運動,2000年開始更不斷捐贈國中、國小校園壁畫,以及擔任大學院校駐校藝術家,全面性的貫徹其藝術教育理念。曾氏憑藉著對藝術創作不懈的努力,對故鄉文化的熱愛,與深耕藝術教育的熱忱,在2009年更榮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頒贈「客家藝術傑出成就貢獻獎」。曾氏的繪畫作品早期大多是以水彩媒材為主,中期曾經涉獵過油畫媒材,在晚期則是水彩、油畫與壓克力彩的作品紛呈。而在早期(1951-1969年)初學水彩時,風格與技法呈現出多方嘗試與學習的不確定風格。中期(1970-1989年)經過幾乎長達廿年的時間裡,曾氏在水彩作品已具備完整而成熟的表達能力,輕快爽朗的英式水彩風格極適合表現秀麗明媚的美濃鄉情,較為可惜的是作品中的個人風格尚不明顯。直到後期(1990-)曾氏歷經社會活動的參與,把他所感所悟充分表達於其作品中,後來更投入大型壁畫的創作。除了在技法上融合了水彩與油畫特性的壓克力媒材特性之外,更配合地方特色與學校,展現其鼓吹在地文化發展的壁畫作品,與推廣美術教育合而為一的貢獻。曾氏繪畫作品的主要題材始終圍繞著美濃地區的田園風光,與客家傳統風俗文化內涵為主。曾氏的繪畫作品無時無刻不流露出身為客家人的驕傲,也隨時提醒著保護家園與傳統文化價值的念想。企圖透過家鄉美景的呼喚,重新喚起即將被現代化口號所淹沒的客家精神。這樣的精神除了是其繪畫作品的主流價值,更在曾氏所參與社會活動的行為中得到印證,更親自體現了一個藝術家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意義與價值。這些事件除了可說是曾氏的成就與影響之外,對於藝壇與社會更是一種貢獻。最後,根據上述研究提出結論,並簡述筆者在研究中所獲得之啟示與心得,另就本研究不足之處,提出個人尚待努力之方向,以供後繼者研究之參考。
-
广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
作者:童晓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化 产业化发展模式 广西
-
描述:文化、特殊的服饰文化以及传统的民间工艺文化上。虽然广西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发展呈不平衡态势,开发当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110例可手术广东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作者:赵洪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食管癌 饮食 危险因素 遗传
-
描述:、饮食习惯、性格、既往病史及精神因素等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潮汕人群、客家人群、广府人群三组,将进食干、硬等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如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再进行组间两两分析;将食物进食量等计数资料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如果有统计学差异,再进行组间两两分析。结果:广东食管癌患者的高发年龄为50-70岁,其中55-60岁发病率最高。广东省食管腺癌的患者所占比例为18.18%,男性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为77.27%。潮汕人群、客家人群食管癌患者较广府人群食管癌患者更喜欢食用腌制食品。潮汕人群食管癌患者较其余两组患者更喜欢食用烫食。广东省三类人群在平时喜好食用玉米、河海鱼虾、动物油、油炸食品、烧烤肉类、酸味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其它调查因素在广东省三类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广东食管癌患者中男性、腺癌所占比例较全国其他地区人口报道高,提示广东人与其他地区汉族人在食管癌的发病方面存在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在潮汕食管癌病人中,喜食烫食的习惯较其他人群更为明显。
-
客家民俗文化在当今服装配件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
作者:周新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俗文化 服装配件 实践应用
-
描述:优良的美德。衣、食、住、行,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要素,衣列在了首位。而服装配件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形影不离。现如今服装配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时尚前卫的、有地域风情的,而在服饰业崇尚自然、环保、民族特色的强力号角下,服装配件设计自然也紧随其后。在一些具有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的服装配件品(云南扎染饰品、贵州苗族刺绣饰品)成功问世的影响与启示下,能否把客家民俗文化这一地域文化应用到服装配件设计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设计的过程中,把客家典型文化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提炼作为创作的构成与组织元素,把客家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制作过程中主要从材料与工艺的结合上进行创新,材料上使用天然面料棉麻、工艺上采用手工绗缝、贴缝、拼接的缝纫方法,用以区别于大众服装配件的设计与制作,尝试性地应用在包、围巾、头饰的设计中,整体风格质朴无华。用服装配件这一文化载体来再现客家民俗文化,不仅能为服装配件设计寻找新的文化底蕴,为其设计提供养分,并对客家民俗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
龙南关西新围的建筑设计研究
-
作者:刘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西新围 建筑空间 建筑装饰 设计观念 艺术研究
-
描述:究采用的是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建筑测绘法等研究方法,采集了完整的平面资料和立体资料,并结合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相关方法,对关西新围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文章从赣南客家方围的文脉传承、建筑的空间特征及其功能、建筑的装饰装修、关西新围的设计意识、设计思想、文化意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研究赣南客家方围是怎么来的,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汉代坞堡是赣南客家方围的原型这一结论。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这一章主要是对关西新围建筑空间的研究,得出关西新围空间划分合理,空间功能种类齐全,对空间做到了充分利用,在对空间的规划中既有崇先敬祖的文化因子存在,又充斥着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等思想意识。第三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这一章主要是对关西新围的装饰进行研究,通过对建筑单体和建筑小品的研究,从中得出关西新围在装饰中的审美取向是材精、工巧,既要祈祥纳福还要讲究面子和排场。祠堂是主要的装饰空间,充分发挥着现实存在的物质中轴线地位和凝聚宗族精神的中心地位。第四部分是由物见人,通过以上三章的研究得出在关西新围设计中的一些设计理念和设计意识,主要是功利的趋吉避凶的风水观、超前的生态观,以及追求权利的心理观。第五部分是对关西新围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得出关西新围具有一定的建筑成就,是民间建筑中的阳春白雪,但其地位不能被过分夸大,以及对传统建筑的非本质复制会造成建筑光晕的消失等观点。
-
赣南地区客家传统银饰研究
-
作者:王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传统银饰 历史文化传统 艺术特征 文化观照
-
描述:已经或正在丢失的东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客家传统银饰艺术所处的曾经的历史文化传统开始分析,了解客家传统银饰艺术自身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从形制多样的银饰种类开始,去细数材质的搭配,工艺的融合,从而去探寻造型的美感和纹样的生动;再次在比较的视野中,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对比,从而总结出其具有的总体特点,了解其不可复制的艺术本质;最后上升到文化的角度,对客家传统银饰艺术进行文化层次上的观照和审视,从其功能入手,在民俗文化的聚焦下,逐步走进它所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特征。在对客家传统银饰艺术从形式到内容,从表征到内涵,从艺术到文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详细阐述的过程中,让我们经历了一次艺术的洗礼,实现的是视觉冲击在文化认知意义上的延长和拓展。穿行于历史、艺术、人生和文化的维度,在客家传统银饰的画卷中,体会到的是客家人在历史中步步维艰的历程,感悟到的是震撼心灵的艺术美感,理解到的是艰难却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得不思索的是对客家传统银饰的保护与传承,提醒人们在未来发展的文化语境中,要用警醒的目光去关注一直在路上的客家传统银饰艺术、客家传统文化,使其实现在现代性基础上精神的本质的高扬。
-
东莞樟木头镇麒麟舞的发展现状及出路探究
-
作者:阳分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樟木头 麒麟舞 发展现状 出路
-
描述:的建议: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2、在传承麒麟舞的精髓的同时,大力拓展、丰富其表现形式和内容。3、利用当地较好的地域资源优势,建设麒麟舞生态博物馆。4、开发与麒麟舞相关的民俗旅游商品。5、办好麒麟民俗文化节。最后结语,简单对全文进行总结,期待樟木头麒麟舞的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