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85)
期刊(584)
学位论文(243)
图书(66)
会议论文(28)
视频(20)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85)
期刊 (584)
学位论文 (243)
图书 (66)
会议论文 (28)
视频 (20)
按年份分组
2015(20)
2014(840)
2013(231)
2012(203)
2011(213)
2009(109)
2008(98)
2007(35)
2003(10)
2000(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84)
客家文博(12)
嘉应学院学报(8)
寻根(4)
中华文化论坛(2)
神州(1)
大埔乡讯(1)
文史杂志(1)
民族艺术(1)
文资学报(1)
總統施政評價的影響因素探討 -一個貫時性與橫斷性共同資料的
作者:白瑋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貫時性與橫斷性共同資料分析  總統施政評價 
描述:我們更全盤瞭解施政評價影響因素的架構。最後,研究發現,時間、經濟環境、事件、政黨認同與省籍皆是總統施政評價評價的影響因素:1.隨著時間的流逝,總統施政評價有衰退的趨勢。2.在好的經濟環境時,總統施政評
台灣苗栗客家火旁龍之研究
作者:吳之惠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苗栗  客家  火旁龍 
描述:遷徙而逐漸形成。二、苗栗客家族群的開墾,主要是在清乾隆時期,由廣東地區進入苗栗,延續至今。而苗栗也是客家人數多於閩南人數的縣市。三、苗栗客家火旁龍的確切起源已不可考。推論是由大陸地區隨客家遷徙而傳入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作者:林瑜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經濟  當鋪  新加坡  大埔客家人 
描述:保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經營權。不同族群的性格,影響其經營事業的態度,因此藉由本研究討論客家文化如何影響典當文化,而客家人如何利用本身的網絡關係與人力資源的掌控,使新加坡的典當業為客家人所獨佔,而形成專屬新加坡客家族群特有的文化特性。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作者:彭映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感性行銷  三義  文化創意產業  木雕 
描述:核心特色及潛在的發展空間,且呈現感性與理性相互作用關係。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方法中深度訪談法與量化的問卷調查法。研究結果發現:(1)故事性:三義地方具有文化、自然與在地性特質。(2)關聯性:展現三義
《罗芳伯传奇》中的认同与流离
作者:赖惠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大戏  罗芳伯传奇  疏离理论  再戏剧化  离散 
描述:事,此表演呈現客家族群的離散,凸顯客家移民的硬頸精神,此外,這表演投射出客家移民在異地提倡中國文化與建構國族認同的想像。本論文探討台灣本土劇種---客家大戲的發展,討論苗栗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羅芳伯傳
集体认同的建构:当代台湾客家论述的内容与脉络分析(1987
作者:林诗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运动  客家论述  族群政治  集体认同 
描述:族群界線)和「應得權利」共識的建立;客家論述興起的背景跟客家族群所面臨的「雙重同化」困境密切相關,而運動組織與反對運動陣營的策略結盟,則促成客家議題的公共領域化,族群政治的競爭更讓客家文化運動獲得
一个客家宗族的定根与发展--杨梅阴影窝陈家的案例
作者:曾惠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杨梅阴影窝  移垦  定根  宗族组织 
描述:區,期望家族在此可以農耕為業生根落腳。然而,一個以閩人為主的聚落裡,擁有大片土地的粵籍居民反而居於弱勢,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時陳東浩四子遷離小南灣,並依據鬮書析產之結果分兩路遷移—大房、四房遷至
桃园县「南北轮政」对地方政治发展影响:以中坜为例
作者:丘尚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恩庇待从  派系  客家地区  轮政 
描述:響協議,一一被解析和了解。最重要是中壢地區的派系和地方政治發展與客家族群之間關係與整體發展關連,希望利用恩庇待從及社會網絡理論,分析地方派系本質、發展,用微觀方式來觀察中壢地區的地方政治發展。
媒体框架与客家意象之研究:以电影「一八九五」为例
作者:古佳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八九五  客家意象  媒体框架  客家电影 
描述:的傳統美德意象。而閱聽者對客家意象的詮釋和解讀狀況,依舊處於媒體框架的影響下,由此可瞭解,媒體的發展對當代台灣客家族群意象的形成實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台湾现代客家流行音乐女性创作者生命史之研究:以罗思容为例
作者:刘映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  客家流行音乐  客家妇女  个人生命史 
描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生長的母體文化。 又,客家婦女雖然在客家族群中的地位一直是勞力與生育的工具性質,但她們對於下一代的影響反而是比男性更深刻。另外,關於客家音樂的女性演唱創作者較男性為弱勢的部份,透過文獻探討,進而發現此為一全球性、不分時代的問題,在世界各地都有學者正在進行此一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