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3)
期刊(89)
学位论文(35)
会议论文(3)
视频(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3)
期刊 (89)
学位论文 (35)
会议论文 (3)
视频 (1)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126)
2013(40)
2012(38)
2011(42)
2009(20)
2008(28)
2007(14)
2006(9)
2004(2)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10)
源流(2)
四川文物(2)
长篇小说选刊(1)
北京纪事(1)
臺灣社會研究(1)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教育评论(1)
史学月刊(1)
中国西部科技(1)
台湾客家为何“隐而不显”
作者:泰然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报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客家话  台湾当局  客家族群  族群意识  自我认同  文化中心  社会地位  闽南人 
描述:是在清朝时从粤、闽两省移居台湾的,移居时间略晚于闽南人。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客家人成为当今台湾地区的一个重要族群。根据台湾当局客家事务主管部门2009年底的调查资料,明确认为自己是客家人的约311
台湾民俗──语言和民歌文化
作者:蔡子民  期号:第9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人  普通话  民歌  生活语言  闽南方言  河洛  民俗文化  诗歌格律  客家话  社会情势 
描述:明的历史承传性和民族性。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从闽南、粤东数次大规模向台湾移民,加之台湾光复初期又从大陆各地迁移大量人口,把中国大陆特别是闽南、粤东的风俗习惯、文化带到台湾,在台湾生根、融合,而形成
闽西客家与四川客家民居比较
作者:周小艺  期号:第1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闽西客家  民俗文化  客家人  四川客家  汉民族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土楼  民族迁徙  民族形成 
描述:。重点分析一下闽西和四川两地客家的形成。 1.四川客家的形成 四川地区的客家,则是由于明末清初蜀中连年战乱、饥荒,导致人口锐减,土地大面积荒芜,继湖广人入川后,广东、福建等省近百万客家人入川定居,即
传统文化项目需要继承与发展
作者:杨雄伟  期号:第21期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为图腾,而观澜的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至此时就带来了“舞麒麟”。早在250多年前,当观澜松元厦开基始祖陈振能来到这里时,就用“舞麒麟”来举行喜庆祭奠仪式,还逐渐演化成青年练武之用。至清朝覆没后,因战乱,观
民间信仰研究(1)——解读客家人心灵世界与地域社会形构的钥匙
作者:罗勇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研究  客家人  心灵世界  地域社会  田野调查  客家民俗  客家民系  台湾  解读  韩国 
描述:,象“社官”这样的神神鬼鬼会一去不复返了。直到九十年代初期,我常回家去看望恋乡而不肯到城里来住的慈母。母亲已年届八旬,垂垂老矣,步履亦已颤微,兼患有高血压,我们常常担心她一人外出会跌倒。但令我惊讶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例
作者:劉鴻喜  期号:第22期 来源:華岡地理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樓  客家  客家祖地  世界文化遺產 
描述:們為客人,他們亦自視為客家(Hakka),後又東越武夷山脈進入閩西南的汀州府各縣,本區因遠離各政治中心,原住民(南方蠻族)又少,他們乃定居於本區,迄今已有1,000年以上,永定縣位在本區東緣,和在漳州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例
作者:刘鸿喜  来源:华冈地理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客家  客家祖地  世界文化遗产 
描述:他们?客人,他们亦自视?客家(Hakka),後又东越武夷山脉进入闽西南的汀州府各县,本区因远离各政治中心,原住民(南方蛮族)又少,他们乃定居於本区,迄今已有1,000年以上,永定县位在本区东缘,和在漳州
晚清驻槟榔屿副领事的创设与首任副领事的派任
作者:张晓威  期号:第36期 来源: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晚清  槟榔屿  副领事  张弼士  华人社会 
描述:餘地。例如,當年確定要在檳榔嶼設領之後,清朝政府曾面臨一連串棘手問題,即首任副領事到底該選派誰較為恰當,以及其遴選標準又為何等等。同樣地,僑居南洋的張弼士為何會雀屏中選,又為何願意接受該項任務等,皆是
六堆鄉賢書法名家論述
作者:黎鴻彥 曾純純  期号:第2期 来源:美和技術學院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堆  鄉賢  書法  文化  名家 
描述:六堆地區為調查範圍,採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內容分析等研究法,廣泛蒐集客籍書法名家、知名鄉紳與文人墨客的雅趣小品,及各民宅廟宇的楹聯,兼及口述資料、手稿及照片等,以此為文本展開研究,探究六堆地區書法發展的源起、承脈、影響及其成就,分清朝、日治時期及民國至今三期論述之。
番租、田底与管事-康熙下淡水社文书所见的台湾乡村社会
作者:李文良  期号:第4期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熟番  田底  契约文书  清代台湾史  客家  管事 
描述:源。柯志明批評邵式伯的見解而主張:清朝官員介入頓物莊的租佃關係,排除漢墾戶何周王的權利,要求漢佃依據田土面積繳納高額大租給番社,主要是因為地方官有徵足稅額的壓力,必須確保當時作為稅收主體的熟番部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