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学释放我对客家的真爱:访客家学者周建新教授
-
作者:徐杰舜
期号:第10期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学 客家 客家研究 客家学 徐杰舜访谈录
-
描述:,周建新教授在求学与工作中建构自己的学术文化时,用人类学释放着自己的激情,坚定着研究的视野与方向。
-
客家学的研究回溯与发展前瞻论:基于对客籍作家文学与客家民间
-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 构建 回顾与前瞻 客籍作家文学 客家民间文学
-
描述:进一步重视与加强.这既是为了构建客家学的需要,也是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
弘扬客家文化展现时代精神:记著名客家学专家李逢蕊教授
-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时代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专家 中国书画 华东师大 学术研究
-
描述:客家学研究,在学术研究上有开拓性、突破性,研究成果颇丰,在国际学界具有一定影响。
-
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在港召开
-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新加坡 中国大陆 国际性 客家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研讨会 深圳大学 海峡两岸 副教授
-
描述:文化的直接源头》和《中国大陆客家研究的现状与今后方向》三篇论文,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并决定收入大会论文集。为了进一步推动客家学研究,决定成立“国际客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akka Studies),会址设在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经过协商,推选出第一任理事会,大陆学者陈修副教授(嘉应大学)、李如龙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和张卫东副教授(深圳大学)当选为理事。并初步决定,第二、第三届国际客家研讨会分别在新加坡和台湾举行。
-
论客语小说的美学建构:以黄火廷、李得福作品?例
-
作者:李梁淑
期号:第4期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语文学 客语小说 乡土美学 母语文学 黄火廷 李得福
-
描述:从乡土语言及题材之经营,检视客语小说所呈显的乡土美学特质。其三,探讨客语小说的审美批评标准,藉由人物的对话及心理描写、语言的艺术之分析,检视客语小说的美学成就。其四,厘清客语小说与客家民间文学的差异,从作者的创作、读者的接受两方面论述其客家新文学之特质。最後总结客语小说在母语文学创作上的意义和贡献。
-
客家谱牒中族规家训的法人类学思考
-
作者:曾晓林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族规家训 法人类学 价值
-
描述:客家族谱中一般有族规家训内容,族规是宗族施行教化的言行规约,族规的制订和运行有一套既定的程序。从预防犯罪角度而言,有遵法的价值,对此进行法人类学的研究可以分析客家宗族在民间习惯法、国家成文法框架下的自我约束方式及营建社区和谐等有价值的信息。
-
试论客家学的建构:族群互动、认同与文化实作
-
作者:庄英章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 族群互动 认同 文化实作
-
描述:客家学的提出,在学术上具有多重意义,第一是对华人研究的严肃反思。第二个意义如其客家之名义,是一门关于移民社会的研究,第三是突显传统人文及社会学科分野之武断,而提出对于科际整合的热切呼吁。
-
文化生态学视野中的东南亚客家文化适应研究
-
作者:余彬
期号:第5期
来源:东南亚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客家研究 文化生态学 文化适应
-
描述:东南亚客家社会的文化适应可用文化生态学方法考察。东南亚客家社会的环境从封闭型环境单元转型为开放型的全球系统,这种环境变化导致客家社会内部在生产技术、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方面发生相应变化,文化适应也从传统聚落模式转型到世界客家网络模式。
-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的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研究
-
作者:钟舟海
期号:第16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赣南客家 古村落 保护
-
描述: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所展开的文化保护措施,应当成为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首选之策。介绍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与方法对赣南客家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
多维视角下的赣南客家围屋美学内涵研析
-
作者:闫俊文 刘庭风
期号:第8期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围屋 美学内涵
-
描述: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丰富的人文遗产。从赣南客家围屋的起源、围屋的相关类型和分布研究,并从自然合谐、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功能统一、装饰艺术和人文传承等六个方面,进行多维视角下的美学内涵解析,最后就其“美学”保护与开发传承,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建议。
上页
1
2
3
...
7
8
9
...
55
56
5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