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伯慧语文评论集》出版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论 语文 出版社 书评 论文 综论 序跋 发展历程 收录 规范化问题
-
描述:生关于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论文,内容涉及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研究,另有关于共同语及规范化问题、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研究等方面的论文,还有一些重大学术活动的讲话,以及关于语言学学科建设方面的论文等。序跋
-
广东丰顺汤南半山客语言调查
-
作者:林伦伦 李雪媚
期号:第3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潮州话 半山客 发展趋势
-
描述:广东丰顺汤坑片的居民,一般都会说客家话和潮州话两种方言.在对丰顺县汤南镇潮州和客家混居的长坑管理区里的两个自然村落:长林村(客家)和金灯盏村(潮州)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分析居民使用语言的现状,并从性别、年龄、家庭、职业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居民掌握和使用语言的特点及其成因.
-
客家情歌语言特色赏析
-
作者:李桐贤
期号:第1期
来源:深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情歌 语言特色 赏析
-
描述:客家情歌是客家民歌的一部分,是客家地区人民应用自己的语言形成表达爱情的一种诗歌形式。本文主要从语言运用角度对客家情歌的通俗性和形象性,音乐美和含蓄美等方面进行赏析。通过赏析,我们对客家情歌的语言特色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对这块南方艺术瑰宝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学习和借鉴的目的。
-
论客家情歌的语言美
-
作者:曾眉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情歌 语言美 形象化 抒情性 音乐美
-
描述:传统客家情歌 ,是客家山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质朴的感情 ,高超的语言艺术 ,在我国民歌中独树一帜。本文就客家情歌的语言美 ,从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及音乐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 ,客家情歌应该吸取中外民歌的精华 ,推陈出新 ,才能在传统基础上焕发青春
-
客家山歌的语言学研究
-
作者:温美姬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语音 用词 用字 修辞 古代汉语
-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对客家山歌作语言学角度的研究 ,分别从语音、用词、用字、修辞几个角度进行。研究表明 ,客家山歌的语言有很大的存古性 ,它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语面貌。其中的根本原因 ,在于客家民系源自中原故土
-
族群视野下台湾地区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
-
作者:姜莉芳 熊南京
期号:第7期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族群
-
描述:外省人、客家人、少数民族的国语能力、使用、评价更是远远高于闽南话。客家人和少数民族的族群对应语言已经退到家庭内部使用,在家庭之外,闽南话在客家人中的优势比客家话明显,闽南话在少数民族中和少数民族语不相上下。客家话及少数民族语处于令人堪忧的弱势。
-
语言文字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
作者:张丹琳
期号:第2期
来源:临沂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文字 人类文明 单音节 客家方言 文字语言 语言和文字 汉语 普通话 文明进步 形容词
-
描述: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思想的工具。它与我们的关系是那样密切,以致于变成了必然而又普通的东西,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我们须臾离不开它,但却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在人类文明演进史里面,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语言和文字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巨大的文化功能、社...
-
小析客家山歌的语言艺术
-
作者:陈红燕
期号:第1期
来源: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赋 比 兴 双关 承继 诗经 汉乐府
-
描述:客家山歌具有中原传统文化的特色,尤其在语言方面,承继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并且运用得很得当,由客家山歌入手,研究中原文化的承继,较有意义。
-
方言分类的语言社会学研究:以客家话为例
-
作者:蔡麟
期号:第6期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言语共同体 族群认同
-
描述:自我认同的基础,因此语言使用主体的族群认同也应该成为方言分类基准之一。本文从语言社会学的视角,重新检视被语言学家归类为客家话的闽粤赣边区诸方言之间的异同,选择其中典型,辨析这些异同与各方言使用主体
-
论普通话的普及和规范——就福建省推广普通话工作谈几点认识
-
作者:李如龙
期号:第2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普及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 莆仙 吴方言 几点认识 福建省 赣方言 闽方言 客家方言 西部山区
-
描述:言相互穿插,全省至少有10个县市各有三五种明显不同的方言。这种状况对人们的交往是十分不利的。
上页
1
2
3
...
6
7
8
...
47
48
4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