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080)
期刊(779)
学位论文(230)
图书(200)
视频(72)
会议论文(41)
人物(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080)
期刊 (779)
学位论文 (230)
图书 (200)
视频 (72)
会议论文 (41)
人物 (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75)
2014(1271)
2013(588)
2012(601)
2011(625)
2009(246)
2008(239)
2007(121)
2004(33)
2002(6)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884)
其它(384)
赣南日报(180)
客家研究辑刊(60)
源流(9)
客家(5)
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3)
山花(2)
散文(1)
时代文学(下半月)(1)
湖南炎陵客家山歌研究初论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歌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南炎陵  客家山歌  内容  分类  特点 
描述:客家山歌被誉为“研究客家文化的活化石”。炎陵客家山歌是一朵特点鲜明的艺术奇葩,全面反映了炎陵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男女爱情以及休闲娱乐等,表达了炎陵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将对炎陵客家山歌的产生、内容、分类、歌词及音乐特点进行了概括性地论述。
山羊隔畲族“客话”与客家话的历史关系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山客话”  客家话  汉语方言  闽西 
描述:山羊隔畲族“客话”,在语言性质上是汉语方言,与客家话有极大的相似度,但是,客话也有自己的身份标记.畲族“客话”与客家话的关系非常复杂,与历史来源、生活地域和民族迁移、语言接触都有关系.
空间再现与族群认同-论《一八九五》、《插天山之歌》之历史与
作者:余昭玟  来源:东海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插天山之歌  一八九五  客家人  空间再现  族群认同 
描述:的山林一隅,狭隘的空间隐喻了壮阔的历史,原着者锺肇政与李乔在建构此段族群反抗史时,不约而同取材台湾北部的客家山庄,据此拍摄的两部电影更集中表现山林中的客家生活百态,空间建构与族群书写相互融合,演述台湾的历史。
福建省上杭县客家山歌漫谈
作者:李伯庠  期号:第7期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上杭山歌  文化 
描述:本文就福建省上杭县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功能作用、源流承传作了精细阐述和展示。
福建武夷旅游、文化、茶业形成良性互动
作者:熊慎端  期号:第2期 来源:茶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夷山  乡村旅游  时报广场  客家土楼  商业广告  福建  鼓浪屿  形象宣传  节开始  茶文化 
描述:春风轻轻吹过,杨柳飘飘,绿树婆娑,武夷已是满园春色。今年春节开始,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中国屏"上,一部长达1分钟的福建旅游形象宣传片格外醒目。武夷、鼓浪屿、客家土楼争奇亮相,在闪烁着商业广告中,向各国游客招手,吸引
从“”性和“客”性看客家精神
作者:张竞新 李蓉 周海珠  期号:第2期 来源:民风(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精神  山性  客性 
描述:客家精神伴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定居而产生、形成,它深刻地表现了客家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构成。而客家精神的产生、形成是与客家的“”性“和客”性分不开的,本文从“”性和“客”性这两个特点来解读客家精神。
电视剧《远山的土楼》在永定拍摄
作者:林忠成  期号:第8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拍摄时间  土楼  电视剧  新闻发布会  电视连续剧  党的领导  黄金时段  客家人 
描述:7月2日,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远山的土楼》在永定县革命基点村湖坑镇南中村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剧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土楼里的客家儿女的爱恨情仇,生动反映了勤劳淳朴的客家人,在党的领导下,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故事。剧组拍摄时间为2个月,力争今年国庆节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客家山歌戏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剧种  梅县  民间音乐  广东汉剧  地方戏曲  渊源  龙川  兴宁  南雄 
描述:又名"客家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的南雄、和平、龙川、五华、兴宁、梅县一带,"客家",居住地区。渊源于客家山歌,吸收了广东汉剧音乐和梅县地区的民间音乐,解放后才搬上舞台,发展为一个正式的地方戏曲剧种。
阳山古村:“天下客家第一村”的灵魂在跳跃
作者:瑞德  期号:第6期 来源:时代邮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且长期帮助女婴家渡过经济、生活、生产上的困难。阳山古村以其古朴的民居建筑以及和谐的民俗民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各地的游客。 阳山古村自明朝弘治年间始建至今已逾500年,因其祖先从江西庐江郡迁徙而来,子孙繁衍聚族而居,故有“天下客家第一村”之美誉。青山环绕、秀水萦回的阳山古村,历经数百年发展,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自发成立过重九会、议学会、女儿会、禁戒会等六会治村组成,形成了“宽容诚厚重,和气致祯祥”的百年家风,是我国古民俗风情的活化石。 4月25日 ,我们来到了正和乡阳山村。 根据现存的何氏族谱,这个村落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97年),建成于清康熙、乾隆两代,昌盛于道光年间。我们在村子离槽门最远、靠后山最近的一栋房子里,发现厅堂墙基脚处,一块厚厚的青砖上鲜明的刻印:道光八年。
木兰姓花不姓叶 山歌姓民不姓君 白蕉客家竹板山歌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山歌  白蕉  木兰    乾隆年间  30年代  20世纪 
描述:客家竹板山歌自清代乾隆年间随着汉人中的一支客家人从广东省的陆河、海丰、陆丰等地迁入而流行,20世纪30年代,海丰经常有歌手到斗门区白蕉等镇传授山歌创作和演唱技艺,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
上页 1 2 3 ... 5 6 7 ... 76 77 78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