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社会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读《客家宗族社会》
作者:欧阳宗书  期号:第2期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宗族  客家社会  文化研究  宗族的功能  宗族制度  客家文化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客家先民  经济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描述: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客家宗族社会作深层次且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愚以为孔永松、李小平二先生的《客家宗族社会》(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版)当属第一部。《客家宗族社会》是福建教育
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
作者:练春招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庭观  客家社会  谚语  客家地区  客家方言  中国传统社会  传统伦理道德  社会生活  中国传统家庭 
描述:可以随口搬出“老古句说”(即谚曰)来指导自身的活动或教育后代,可以说,客家谚语将生活浓缩在语言中,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规定、制约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本文试从客家方言谚语的某些特点探讨客家人
壮丽多姿荡气回肠:评赣南采荼歌舞剧《八子参军》
作者:王亚菲 朱俊林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歌舞剧  赣南  回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爱国主义精神  奉献精神  组成部分  人民群众 
描述:深受教育。回眸展望,静心沉思,我们深深地感到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特别是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红色经典剧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当代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人生理想、革命信念教育
李光耀:西方眼中的“中国通”,中国眼中的“西方通”
作者:陶短房  期号:第7期 来源:时代邮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气质。 他是华人,祖籍广东大埔的客家第四代,尽管在新加坡土生土长,却是纯正华人血统。尽管如此,由于自幼受祖父李云龙影响,他受到的是殖民地化英式教育,后来远赴英国,就读伦敦经济学院、菲茨威廉学院
构建互动网络 培育公民社会
作者:李梅 杜文平  期号:第4期 来源:企业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加强,“私人领域”还是应当不断扩大,公民社会权利应当不断增长。公民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勋.《国外和台湾地区的社区发展运动及对中国大陆的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0 (6) [2]杨秋芬,李颍,《公民馆:日本社区的公民教育设施》.《中国德育》.2008 (3)
赣南方言的历史演变举要
作者:郑材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普通话  历史演变  客家话  面条  赣州市  洋火  音素  典出人  世居 
描述:角落,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和电影事业迅速发展,使方言再次受到冲击。冲击的结果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话的运用已经从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城镇逐步走向农村;二是本地区的方言从普通话中吸收了一
与福建土楼相伴相随的“建筑人生”:访福建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
作者:许晓东 赵夏榕  期号:第10期 来源:设计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福建省  建筑设计院  客家土楼  总建筑师  注册建筑师  中国传统民居  福建传统民居  福建会堂  建筑学专业 
描述::《福建土楼》(台湾《汉声》出版社)《福建传统民居》(鹭江出版社)《客家土楼民居》(福建教育出版社)《老房子——福建民居》(江苏美术出版社)《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梅州客家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750例分析
作者:杨满 李利平 吴成勇 温雪珍 王锦华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客家地区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疫苗  预防 
描述:10个提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HPV疫苗的了解情况的5个提问,城市妇女与农村妇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HPV相关知识,对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做出贡献。
博物馆客家族谱收藏初探
作者:王桂芳  期号:第12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客家族谱  收藏业务 
描述:家人重视归宗认祖,重视人文教化,强调汉族正统,他们以族谱来强化祖宗观念,影响并教育后一代子孙.客家人重视族谱,可以说,客家族谱是客家人自觉维护民族尊严的反映,在客家人的世俗生活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炎陵客家山歌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影响
作者:段刘娇  期号:第17期 来源:神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炎陵客家山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 
描述: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