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蒋经国赣南乡村教育建设与赣南客家社会
-
作者:谢敏华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蒋经国 乡村教育建设 赣南 客家社会
-
描述:蒋经国主政赣南期间,根据赣南客家社会的状况制订了相应的乡村教育建设措施,开展了一场较为全面的乡村教育改革。由于其政策措施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适应了客家教育传统的特点,乡村教育改革成效显著,赣南乡村教育事业一度繁荣。
-
新加坡客籍华文作家研究
-
作者:薛莉清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文学 马华文学 作家研究 新兴国家 马来亚 文学本 低潮期
-
描述: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新加坡华文文学也随之从马华文学中分离独立出来,并在原有的马华文学基础上,在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新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开始了独特的发展道路。新加坡华文文坛在一个短暂低潮期后出现了蓬勃的现象。
-
邁向公廣集團:數位時代我國特定族群專屬電視頻道之法制研議
-
作者:陳彥龍 劉幼琍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華傳播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客家電視 原住民電視 數位電視
-
描述:原住民電視納入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並由其主導營運,是未來發展的最適模式。文末提出四點政策建議,包括全國涵蓋率、提供營運資金、合乎法律規定、維護族群主體性,以作為未來修法的主要依據。
-
“连城拳”传承和推广的实践和思考
-
作者:马启胜
期号:第A12期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连城拳 传承 推广 建议
-
描述:“连城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之,是连城客家先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把它传承发展、普及推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连城拳”传承和推广的必要性、重要性、政策措施、面临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迈向公广集团:数位时代我国特定族群专属电视频道之法制研议
-
作者:陈彦龙 刘幼璃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华传播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 客家电视 原住民电视 数位电视
-
描述:原住民电视纳入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并由其主导营运,是未来发展的最适模式。文末提出四点政策建议,包括全国涵盖率、提供营运资金、合乎法律规定、维护族群主体性,以作?未来修法的主要依据。
-
客家门匾习俗: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
作者:罗江浇
期号:第11期
来源:文化月刊(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人 习俗 活化石 客家先民 姓氏 生活过程 文化现象 演变 上犹
-
描述:上是由民间姓氏挂“堂匾”和“牌匾”演变而来,从内容上是由南迁的汉民将古代士宦人家挂“阀阅功状”演变而来。“门匾”没有“阀阅”那么庄重,但却比“阀阅”简单、美观、实用。正是这个原因,“门匾”替代了古代士宦人家表示豪门高第的“阀阅功状”,进入了平常百姓家,演变成今天这种相对固定、千家万户喜闻乐见的门匾形式。 它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叙述着一个故事,表达房主的一种理念,并随着家族的繁衍而世代相传。这种现象一直保留延续到今天的上犹城乡,并把它作为客家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 千百年来,这种文化现象在客家聚居地上犹,得以延续和发展,现有80%的居民都保存有客家门匾。上犹客家门匾习俗流传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无论是数量上还是使用的普及上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文化的一景。
-
客家文化的市场化移植问题研究
-
作者:毕剑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客家文化 市场化移植
-
描述:客家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资源系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我们需要对客家文化进行市场化移植,从而使客家文化真正走向市场,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对客家文化市场化移植的现状、时代要求和形式进行探讨更有助于为客家地区带来多种效益。
-
城市化进程中梅州人居环境探析
-
作者:刘德良
期号:第6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居环境 梅州市
-
描述:在阐述梅州市城市化进程和人居环境概况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居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梅州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有了较大幅度的同时提升,即随着城市化率从35.85%上升到46.20%,人居环境综合指数从0.68上升到0.96,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
移动正义:客家政治文化结构中的核心价值
-
作者:彭兆荣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动 华夏体系 新客运动 现代价值
-
描述:移动作为一种日常化、世俗化的行为与工具,是理解人们认知方式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华夏体系"政治地理学概念及"新客运动"中族群认同关系的反思,结合移动作为社会属性的现代价值,指出移动性是客家文化历史结构的核心价值,是客家人身份认同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