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1)
期刊(60)
图书(35)
学位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1)
期刊 (60)
图书 (35)
学位论文 (16)
按年份分组
2014(95)
2013(26)
2012(25)
2011(22)
2010(8)
2007(7)
1999(1)
1992(2)
1991(2)
198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
赣南日报(10)
大众文艺(4)
客家研究辑刊(3)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
广东史志(视窗)(1)
华章(1)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台声(1)
南平师专学报(1)
客家山歌“情誓”与“情咒”考
作者:黄鹤  期号:第2期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情誓  情咒  文化传承 
描述:“情誓”与“情咒”是民间歌谣中表达爱情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考察中外民歌和客家山歌的一些个案 ,分别探析了“情誓”与“情咒”的不同表现形态、潜在心理、文化内涵、相互影响以及历史传承。
漳州方言童谣过台湾
作者:张嘉星  期号:第1期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  闽南方言  童谣  漳州  语言形态  闽台地区  客家方言  普通话 
描述:闽台地区存在着四种语言形态的童谣,一是闽南方言童谣,二是客家方言童谣,三是普通话童谣,四是台湾原住民歌谣。本文所称漳州方言童谣指的是闽南方言童谣(以下简称漳州童谣)。
温情复苏,小镇的文创产业
作者:江明修  期号:第12期 来源:中国财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连来自加拿大的环保音乐家马修·连恩(Matthew Carl Lien),也收录其环境的声音,佐以古老的客家歌谣,录制一张与民宿同名之专辑,并获得了台湾金曲奖的肯定。
林生祥 让世界为客家歌疯狂
作者:李育豪  期号:第363期 来源:天下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即使在法国吃西餐,他仍自在的和友人分享养猪经验,这就是林生祥,一个来自美浓务农家庭,却将客家歌谣唱上世界,将台湾农民与劳工故事传唱下去的诚实音乐人。
20世纪上半叶广东客家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作者:王焰安  期号:第1期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广东客家  民间文学 
描述:20世纪上半叶广东客家民间文学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客家民间故事、传说、客家民间歌谣有关本体问题及客家民间文学作品的辑录、客家民间文学演唱者和讲述者的记述等方面。
漫谈客家山歌
作者:吕宗望  期号:第1期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民间文学  客家人  封建社会  民歌  女青年  自由  组成部分  婚姻  语言 
描述:客家山歌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万紫千红的文苑中一束瑰丽之花。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歌中最为浓情、最为放达、最为卓越的歌种之一。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聚居在山区、乡村所唱的歌谣
闽西客家号子探析
作者:廖旭华  期号:第6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客家劳动号子  音乐 
描述:闽西客家号子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初始期、歌谣期和歌腔期,它产生于生产劳动,又能动地为生产劳动服务,朴实地表现着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闽西客家号子为闽西的生产劳动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江西赣南客家山歌之革命情怀
作者:陈雅萍  期号:第3期 来源:歌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山歌  革命 
描述:系孕育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南苏区的广大群众为了革命宣传,运用当地的民间歌谣填以新词,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客家山歌。这些歌曲无不充满着革命激情,又富有本地区或民族的音调特色。
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作者:陈楚源  期号:第4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风情  民间舞蹈  客家山歌  文娱活动  民间文学  封开  民间故事  民间艺术  地方特色  中秋节 
描述: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陈楚源封开是两广交界的边远山区,历史上有汉、壮、僮、瑶等民族聚居。民族间的互相交往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近几年来,文化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民间文学的大普查,并出版了《封开民间故事集》、《封开歌谣集》、《封开谚语...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初探:以桂南客家采茶戏为例
作者:黄静芳  期号:第2期 来源:成功(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  桂南采茶戏 
描述: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南采荼戏历史悠久,其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歌谣体音乐,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配以民间锣鼓的伴奏形式,构成了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已成为祖国百花园中一朵姹紫嫣红的山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