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86)
期刊(4835)
学位论文(936)
图书(373)
视频(160)
会议论文(144)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86)
期刊 (4835)
学位论文 (936)
图书 (373)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144)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5867)
2013(1025)
2012(1064)
2010(866)
2009(465)
2008(417)
2007(249)
2006(132)
2004(77)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33)
广东艺术(28)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0)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贵州民族研究(5)
旅游纵览(2)
前术出版社(1)
内江科技(1)
读书文摘(经典)(1)
咸宁学院学报(1)
战後台湾客家音乐的建制化历程:以《中原(苗友)》月刊(19
作者:许馨文  期号:第171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音乐社会史  建制化  地方报刊  中原苗友 
描述:這份刊物所再現的當時景況,探究具客家主體意識的音樂文化在臺灣早期的建制與發展。我分析這段時間裡以客家音樂爲名的各種文化實踐,如何伴隨組織倡議而興起、模式化。我同時探討個與機構作爲社會能動者,在這段歷
论中国客家研究的现况
作者:曾建元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华行政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中国客家  罗香林  中原正统说 
描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发端,揭开当代客家研究之序幕,继之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的支持与认可下,客家研究之研究方法开始建构,专门研究单位开始设立并承接研究课题,专门学术期刊创刊提供研究成果发表园地,更者,以广东省梅州市为首,地方党政部门积极投入客家文化之发扬,而以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举办带动客家研究之风气。1989年罗香林客家研究经典着作《客家源流考》重新在中国大陆出版,继之,以客家源流为对象、试图在中原正统论之外另建学术典范的热潮,遂於1990年代导引客家研究能量之全面爆发,重要学术经典着作一一问世,而构成当代中国客家研究的框架与全貌。 然吾人亦发现,中国客家研究於历史学与民族学取径之研究虽有丰富之成果,但於客家族群权益、客家治理、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等课题则较少着墨,此固然与当代中国客家研究先行者之学术训练与研究取向有关,实也与当地客家政治与社会发展受到中国共产党党国体制之主导有关,即当客家族群有意识且有能力主动影响政策形成过程的社会与政治条件成熟之前,以客家族群为中心的政治与经济活动必然较为岑寂,自然也较难吸引社会科学界的关注与投入研究。
瑞金市情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求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瑞金市  国土面积  经济战略  产业结构 
描述:是客家重要发源地之一,客家史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共和国十位元帅中的九位、十位大将中的七位在这里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和实践,开创了以瑞金为中心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瑞金增添了光辉的一页。瑞金以其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成为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瑞金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活立木蓄积量384.6万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13类26种,其中储量较大的主要有石灰石8.55亿吨、白云石4.5亿吨、萤石193万吨、煤918.5万吨。水能理论蕴藏量93336千瓦,可供开发量4万千瓦,日产地下水44.7万吨。瑞金交通优势明显。206、319、323三条国道穿境而过;赣龙铁路于2005年建成通车;全市17个乡镇全部实现了通水泥路。成厦高速公路瑞金段、广济高速公路瑞金段、井冈山-必国-瑞金高速公路将相继开工建设,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加快建成,正成为赣闽边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和枢纽。秉承苏区优良传统,高扬科学发展风帆。近年来,瑞金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赣南东部中心城市和赣刚边际区域经济中心,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实现大跨越”发展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为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经济加速崛起。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食品、建材、矿产加工、生物制药、现代轻纺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金龙、金沙工业园区已经成型,涌现红都水产、三九药业、金瑞发制品、万年青水泥等20个重点骨干企业,烤鳗、发制品、萤石精粉、箱包手袋等产品畅销欧美、日本等国际市场,九华痔疮栓、服装家俱等产品行销全国,是全国最大的栓剂牛产基地、江西省最大的烤鳗加工出口基地和全省重要的出口创汇大县(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现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组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294个,建市超千亩产业基地13个,带动农户4.16万户。脐橙、烟叶、商品蔬菜、特种水产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其中脐橙种植面积10万亩,是赣南重要的脐橙生产基地;烟叶种植面积2万亩,是全省重要优质烟叶生
食物的文化經濟與農鄉發展:義大利慢食運動及台灣客家飲食運動
作者:賴守誠  期号:第24期 来源:農業推廣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食物  文化經濟  農鄉發展  慢食運動  客家飲食運動 
描述:會文化特質所逐步形成的新興文化經濟體制與其所內蘊的社會關係,並進一步闡明對農鄉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涵。 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慢食」(Slow Food)運動在義大利發起推動後得到相當的迴響並迅速擴及全世界。藉著將品味教育安置在一種旨在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間彼此相互支持的地方與社會網絡的社會運動中,義大利慢食運動致力於地方食物與傳統烹調的保存。慢食運動明確反對鑲崁在大規模工業化的農業系統所形成的快速化、標準化的食物生產活動,但在支持生態農業政治的同時,慢食運動也提醒不可忽視來自飲食消費所得到的具物質性的社會與美學歡愉。藉著飲食活動背後的複雜社會與文化關係的關注與分析,食物的文化經濟學可以幫助我們辨認且推動多樣化、合乎人文尺度並且使環境得以永續維持的農鄉發展新模式。 約略在同樣的時間脈絡中,隨著台灣族群政治氛圍的轉變、地方鄉土意識的強化、消費資本主義深化與餐飲產品類型愈趨多樣,帶有族群與地方特色的客家飲食在台灣快速崛起風行,並很快成為餐飲業者與消費者食物選擇與體驗的重要選項。進入1990年代後,客家飲食與烹調在客族形象與客庄地方意象的塑造上扮演日益明顯的關鍵角色,並逐步與鄉村地方營造及休閒文化產業結合。在此發展中,客家飲食除維持身體、形塑認同、而且為品味社群畫出邊界外,也形成文化經濟與社會運動的基礎。客家飲食文化在台灣的興起,並非以對抗高度同質化、標準化、資本化且全球化的餐飲文化為基調,反而主要是通過不同型態積極涉入客家飲食文化建構或推動的社會行動者,運用「商品化」、「差異化」、「產業化」、「文化化」這些社會機制,促成客家飲食在最近二十年的台灣社會逐步崛起。
走近世博 精彩世博之尽显中华美食
作者:宋雯  期号:第5期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小贴士 1、中国馆内未设餐厅; 2、浦西园区展馆内的餐厅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几家企业馆内;城市最佳实践区中,仅法国罗阿大区的展馆内设有餐厅。参观者如需在浦西展馆内就餐,可提前研究一下参观线路,以便就餐时间可就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