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NGHUANG AAUGHTER TO BE MARR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唱也喜欢唱畲族的山歌,在一次旅游区的表演中,俊杰发现人群中有位姑娘歌唱得特别好,人也长得娇媚动人,一刹那就喜欢上了她。香香和俊杰恋爱的消息,很快在旅游区中传开了,上上下下都感到分外高兴。客家与畲族,本是一家亲,俊杰希望能举行最传统的畲族婚礼,还原文化。让香香如古老传说中的凤凰般高贵美丽,也得到客家与畲族人民最衷心的祝福。 一阵阵欢笑。在香香和俊杰的婚礼正式举行之前,欢乐的情景就已经弥漫整个村庄了,涂脸的嬉闹还将持续到深夜。接到了新娘,摆完了落脚酒,轿夫和媒人赶紧催着新娘上轿。香香这才开始梳妆,要解开头上环状的姑娘发式,梳成已婚妇女的凤凰头。把头发分为前后两部,中间放一支长约20厘米的黑布竹卷筒,用红线扎紧往上折,把整股头发从左到右盘绕于头顶,呈螺旋状,最后形成独具一格的盘龙状高髻。这一刻,她心里不仅只有与心上人结为连理的兴奋,也许还参杂着些许即将告别少女时代的失落吧?上轿前,新娘踩在米筛上向祖宗牌位行礼礼别。在热烈的唢呐声中,起轿了,香香未成年的弟弟陪同着她上路。新郎家快到了,两名童男童女敲着铜锣和提着灯笼,还另有四人举着火把,用唢呐开路来迎接新娘。这时,男方家的厅堂摆上了香案及茶、酒、五果。在礼炮声中,花轿进入大厅,拜座仪式随即开始。新郎俊杰被伴郎带到厅堂,向“香火堂”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礼。新娘香香则不拜。这是畲族“男拜女不拜”的习俗。 俊杰家的晚餐叫做“吃大酒”。最热闹的非劝酒和对歌莫属了。由香香的姐妹提着酒壶陪同,首先来首席劝酒,由新娘的姐妹先介绍新娘对所要劝酒的客人的称呼,然后新娘开始唱劝酒歌: 一双酒盏花又红; 端来桌上劝舅公(新娘对客人称呼); 劝您舅公食双酒; 酒筵完满结成双。 劝完酒,赤娘就找赤郎对歌。 女方唱: 今脯听说赤郎来, 姐妹双双站门前; 姐妹双双去修路; 修条大路赤郎来。 男方答: 今日寮里起身来, 收拾南货(礼物)两三回, 收合南货饼搭面, 担落娘洞(女家)度花栽。 这一晚,新郎和新娘家都是宾客满堂,大家都沉浸在俊杰和香香这对新人幸福的婚礼气氛之中。按照习俗,婚礼的第二天,新娘新郎还将在迎亲伯的带领下回娘家,经过这些程序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热闹而又传统的畲族婚礼结束了,半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里依然是那样的古朴,依旧是那样的诗情画意。善良的畲族人民相信,所有神圣亦美好的习俗将陪伴着凤凰的女儿,在这山清水秀之间,守护夫妻间的幸福,直至一生的尽头。
-
走神(连岳专栏)距离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2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了很多,来回不到两个小时。 战胜距离的能力慢慢变大,是生活形态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了。 福州到厦门的动车开通很久以后,终于找到机会去体验一下,参加了一个随机漫游式的周末活动,几个人坐动
-
探访清代客家毫宅----罗家大屋
-
作者:罗喜娟
期号:第7期
来源:老来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除厅堂、楼道外,有6幢6厅、房间99间、天井12个。大屋为“回”字形走马梯式双层砖木结构。 大屋坐北向南,大门是一座造型别致的拱形石框门,古色古香,高大气派,正中门碑上是“爽气西来”四个苍劲
-
俏花灯里面的学问
-
作者:姜堰
期号:第6期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宵节 俏花灯 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
描述: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台湾花灯,俗称“鼓仔灯”,因早期制作时多形似锣鼓而得名,流行的种类有走马灯、骰子灯、圆灯、关刀灯等。由于闽南语“灯”与“丁”同音
-
关于井冈山主动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作者:李奎联 王井华
期号:第9期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经济区建设 井冈山市 十一届全国人大 调查 对接 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
-
描述: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适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尽快实现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的生态发展观的“无缝”对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永恒主题
-
客家妹钟雯的美丽人生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工作已近完成,导演古榕的班机当晚抵达广州。 钟雯透露,这是一部反映客家文化辉煌史的战争文艺片,讲述的是“客家妹阿雯战乱年代从客家等郎妹成长为战地女英雄的故事。” 钟雯,1983生,来自梅州的客家妹,参演过音乐话剧《歌星与猩猩》拍摄过《外来媳妇本本郎》、《隋唐英雄传》、《天地传奇》、《恋爱大过天》等影视作品,也是客家新生代歌手中的佼佼者,主持过“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等大型综艺晚会和《都市星空下》等电视栏目,曾任“第23届世客会客家妹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评委,被誉为“客家创作小天后”、“客家金牌主持人”和“客家文化青年使者”。 粤人云:“凡有戚(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至今仍保留着诸多古老汉文化原汁原味的优秀因子,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近现代移民海外者不计其数,尤以东南亚(粤人索称南洋)为多,保守估计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8000万客家人,因而客家文化的辐射地域十分广阔,其影响力遍及海内外。 作为21世纪的“客家文化青年使者”,钟雯的理想是抱着“天下客家是一家”的信念,用80后的语言和旋律,传播客家文化,演绎精彩而美丽的艺术人生。 内心深处的悸动 艺术源于生活,更能丰富生活。沿着艺术的轨迹,你可以到达更高的人生境界。这是钟雯的见解。 原本一心一意发展演唱带来的钟雯,对文化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直到一次偶遇,才成就了“客家文化青年使者”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荣誉。 回程时,钟雯在赣州机场碰到一群来自台湾的客家人,并与其中一个男士同机回穗。这个男士说取道广州回梅州寻根。他说,来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钟雯来自梅州,应该去做主持人,“原来四川也有客家人,但客家话说得不标准,而恰恰海外华侨最想到的就是纯正的来自世界客都梅州的乡音,因为这个原因我有了‘2005年第20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主持人这个头衔。” 至此,钟雯终于明白了乡音、乡土、乡情在海外客家人内心深处的悸动,“我觉得他们才是我学习客家文化的启蒙老师,这也许是上天安排的吧。” 2007年,钟雯主持全球客家“安阳之春”大型文艺晚会时用客家话朗诵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台下很多观众听了都流泪,“当时只是演出的一部分,没想到他们那么感动,我自己也都哭了”。 新视角创作《新过番歌》和《新月光光》 回想起当初自己竟然不甚清楚“客属恳亲大会”究竟与客家人有何关联,钟雯至今仍觉得可笑,“连谁是客家人都一知半解, (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就好像还在自问我是不是中国人一样,我觉得那种感觉特别傻。” 超越传统与时尚,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能把一个族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心灵之根联成…线的,一定是世代传承的文化。 2009年12月,钟雯应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的邀请,参加了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为主宾的80周年庆典,并压轴演唱自己创作的《新过番歌》,把客家人“下南洋”的艰苦历程用抒隋歌曲的形式艺术地表达出来,新加坡客家人和新加坡媒体给予一致好评。 当时受邀出席晚会的嘉宾除了当地乡贤和各属团乡亲外,还有来自中国内地和港台以及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近千名客属贤达,祖籍广东大埔的李显龙的后代,但听不懂客家话,为了让其听懂《新过翻歌》钟雯唱了二遍,第一遍用客家话演唱,第二遍用普通话演唱。唱完客家话版《新过番歌》,掌声四起,钟雯又用普通话唱了一遍,李显龙非常专注地听着,因为他完全听懂了。这这首《新过番歌》是用80后的视角,来阐述客家先辈们为了生存而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创业的艺术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动听,演唱风格独特。悠扬的旋律、新颖的编曲和钟雯独特的跨界唱法,尤其是结束句“唱山歌,过番啰,新加坡”震撼全场,赢得了热烈掌声。 钟雯说,所谓“过番”,就是客家话“下南洋”的意思,“客家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叫过番,过番的人叫番客。有一首歌叫《过番歌》,就是很传统的客家山歌,歌词大意是“阿哥过番阿妹哭,还有阿妹哭断肠”之类的。但是如果这样唱,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不喜欢,对不对?所以我就用80后的视角、对客家先辈过番的理解来创作《新过番歌》。” 今年10月初,在“第一届澳门客家文化节”上,钟雯在渔人码头唱响一曲由她自行创作的《新月光光》“妹把门打开,客人请进来,问哥哪里人?哥从中原来”这同样也是寻求突破客家文化传播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澳门客家精英反映热烈。钟雯的演出得到广泛的称赞和喜爱,何厚铧先生在接见“首届澳门客家文化节”的形象大使钟雯等一行人时,特意聆听了她清唱《新月光光》和《新过番歌》,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誉。 最勇敢的客家妹 钟雯并不讳言,年轻一代的客家人,即使是在“世界客都”梅州长大的年轻人,也较少意识到客家文化的价值,有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客家文化”这个概念。因此,她对“客家文化青年使者”的身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采访中,“勇敢”是“客家文化青年使者”钟雯提及频率很高的词。这是她对客家人性格、客家文化精髓的概括,“孙中山、朱德、叶剑英、洪秀全、郭沫若、李光耀……”,钟雯对自己崇拜的客家名人如数家珍,“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勇敢,勇于闯荡,敢于打破陈规。”当然,她也要做个勇敢的客家妹,自己写歌、作词,通过创新形式来传播客家文化, “我要做的事就是要让非客家人士也了解、喜爱客家文化,这才达到了宣传效果,对不对?这也是我的定位。我觉得客家文化的传播可以跟娱乐结合在一起,谁说客家文化一定要很传统,其实可以浅显易懂啊,可以通过影视的方式让更多人接受它并且爱上它。如果客家文化只是在客家人(圈子)宣传的话,比如说改良客家山歌或者是在唱客家山歌,那么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就有局限。所以我想让更多的非客家人士喜爱客家文化,特别是外国友人。” 钟雯又是一个相当自信好学的人,只要有时间,就会啃厚厚的著名岭南文化研究者谭元亨教授的专著《客家文化史》,她说: “一个艺人,如果有一千多年传承的深厚文化做背景,会唱歌,会跳舞,会作词,会作曲,会主持(节目),会演影视剧,你见过这种完美艺人吗?我相信这种艺人不多。一虽然干这些事情让我很累,但是我能兼顾胜任。我知道自己的定位也很完美,虽然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我就是想做这种艺人。”
-
北部书院(下)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建筑群的一部分。坐南朝北,为漳州派二进式格局。整座建筑由门厅、讲堂及两道厢房组成。另书院前有宽敞的前埕,为学童课外活动的场所,而“大观义学碑记”则立于前埕左侧。第一进门厅三开间,为行礼出入之所。其建筑采
-
人文融合的范本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三峡·人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
-
五都候选人造型大比拼
-
作者:陈桂清
期号:第46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则在保持招牌式“香菇头”的同时,也尝试不同新的造型。蔡在拍摄竞选定装照中,外表一贯严肃的她还尝试不同造型,甚至一度戴着大墨镜出境。而在穿着上,蔡也以粉红或苹果绿为主,更加突显其柔性特质,不过,岛内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