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客家博物馆引进上海旧校场木版年画展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上海市 客家 中国 画展 精神文化生活 展览
-
描述:本刊讯 2011年12月20日,上海旧校场木版年画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为期40天的展览,是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创建国家一级馆的目标,提升展览水平而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引进的高品质展览。
-
梅县与大埔县客家传统民居初探
-
作者:李婷婷 刘东江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 大埔县 客家传统民居 客家文化 民居风格
-
描述:广东省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省份之一。其中粤东北的梅州市是客家文化发展的中心,客家人的传统民居是其古村落建筑最重要的代表。在秦以前,五岭以南称作南越,被视为“蛮夷之邦”,“化外之地”。秦以后,秦始皇派赵佗开发南越,梅州地区属南海郡。
-
21世纪粤东客家地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作者:曹云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客家地区 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 客家精神 旅游业
-
描述:1、粤东客家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客家人素以勤劳、艰苦、刻俭而著称于世。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改变山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各级干部和群众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粤东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江西兴国数百旧祠堂发挥新功能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城市规划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功能 祠堂 江西兴国 兴国县 发挥 乡村学校 聚居地 客家人 文化建筑 新农村建设
-
描述:兴国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遍布于乡村大大小小的祠堂有近千座。祠堂,是一个宗族文化建筑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以祭祀为主要功能的祠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功用,甚至出现了杂草丛生、残垣断壁的景象。兴国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
岭南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珠江三角洲 古村落 文化内涵 个性特征 地方特色 山水画 古镇
-
描述:在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年代的古镇和古村落这些古镇和古村落曾经热闹繁华.建设也别出心栽,融合在岭南山水画卷中,独具一番风情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第一段]
-
桂东南客家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
-
作者:孙庆彬 庞梅 肖起清
期号:第3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舞蹈 民间信仰 民俗 桂东南
-
描述:狮、舞麒麟、舞春牛、跳禾楼、采茶舞、竹马舞、跳傀僮、打杯舞等,桂东南客家信仰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等;民间信仰是解读客家民间舞蹈内在精神的钥匙;客家民间舞蹈需要外界的包容,也需要客家人的“文化自觉”。
-
被遗忘的客家老街铁山古镇
-
作者:寒溪夜浣
期号:第11期
来源:城市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没川东,张献忠称雄四川。场迁火烧街,河边场不在……”初识铁山古镇,便源于这样一段唱词。
铁山古镇,尽管头顶着重庆首批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光环,身披巴渝最具特色客家古镇的盛装,手握西南地区最美丽廊檐老街的法宝,沿承大足石刻瑰宝的血脉,却无奈被岁月尘封,成为了一处被遗忘的角落。
-
湖南炎陵客家山歌研究初论
-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歌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南炎陵 客家山歌 内容 分类 特点
-
描述:客家山歌被誉为“研究客家文化的活化石”。炎陵客家山歌是一朵特点鲜明的艺术奇葩,全面反映了炎陵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男女爱情以及休闲娱乐等,表达了炎陵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将对炎陵客家山歌的产生、内容、分类、歌词及音乐特点进行了概括性地论述。
-
客家山歌艺术特点分析
-
作者:李秋玉
期号:第3期
来源:艺术时尚(理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调式特征 音乐结构 音乐风格
-
描述:客家山歌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民歌之一,纵观客家文化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考析客家山歌的流传种类,从而展开对客家山歌成因的分析;并以具体歌词为例,说明其文学艺术的特色、音乐特征、旋律特点,从深层次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形态及特征,给予广东客家山歌一个完整的描述。
-
作为田野之学的客家研究
-
作者:万建中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及其内部知识系统,为客家研究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学术研究内容。
客家学圈内的学者大多出身客家,熟悉客家的方言和文化传统,能够用主位的立场理解和叙述一个地方的客家历史与现实。主位研究强调,在研究中要求调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