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335)
报纸(4265)
学位论文(900)
图书(720)
视频(211)
会议论文(185)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335)
报纸 (4265)
学位论文 (900)
图书 (720)
视频 (211)
会议论文 (185)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4)
2014(5514)
2012(961)
2011(912)
2010(741)
2008(405)
2002(30)
2001(17)
2000(23)
1999(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44)
客家研究辑刊(240)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57)
广西民族研究(22)
热带地理(1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6)
文化遗产(4)
台湾师大历史学报(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1)
“炸龙” “炸”开龙人的心扉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篇电视连续剧  中华民族  客家人  汉民族 
描述: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都以龙的传人自居,客家人承继了古汉族的传统,更把龙的文化演绎得有声有色。在闽西,有游大龙等习俗;在赣南,更有丰富多彩的竹竿龙等等;在粤东,丰顺的埔寨火龙,可谓精彩、火爆,吸引眼球,当年拍《客家女》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笔者还特地叮嘱务必拍上“火龙”,终如愿以偿。
后发河源 先发教育:科学发展进程中的河源绿色教育地图
作者:黄治中 王蕾 龙建刚 黄日暖 罗峰  期号:第7期 来源:广东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绿色教育  河源  科学发展  地图  进程  欠发达地区  扶贫开发  现代理念 
描述:“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河源,建市20周年,辖1区5县。而这5县均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被戏称为“后无追兵”的欠发达地区。20年来,河源以现代理念、国际视野不断挖掘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底蕴和绿色资源优势,构筑起充满活力的后发丰碑,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绿色跨越。
客家围龙屋:天人合一的中国典型民居
作者:肖文评 施用和 夏远鸣  期号:第5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围龙屋  天人合一  中国  历史文化  传统特色  走马楼  四合院 
描述: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回的艺术.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围屋、土楼、五风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特色民居、
《客家艺人》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果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艺人  文化遗产保护  荣昌县  重庆市  杂技  传承 
描述:黄常准,客家人,1968年出生于重庆市荣昌县清江镇竹林村一个普通农家,一位担负着传承客家杂技艺术重任的民间艺人。目前,由他传承下来的如高凳舞狮、瓶上倒立、牙顶板凳、空翻越障等客家杂技绝活已被当地政府列人正在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
客家音樂與舞蹈
作者:楊淑菁  期号:第9期 来源:臺灣戲專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音樂  採茶舞  山歌 
描述:伴隨著客家族群發展的動態表演,主要涵蓋戲劇(漢劇):包括採茶、山歌及木偶戲;音樂:包括山歌、小調、習俗歌、兒歌、勞動曲、宗教曲等。舞蹈方面包括:花燈、茶燈、船燈、馬燈、舞龍、舞獅、跳青海及道教祭舞「洗鏡」等等。本文將描述客家文化中的舞蹈形態與其結合音樂呈現特點。
南粤古村揽胜
作者:小钊  期号:第12期 来源:广东民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村  南粤  古建筑群  农民画  顺德 
描述:南粤大地有广府风、客家清、潮汕韵、南海潮、百越神等,多种文化的交融,留下了不同的古村特色。新塘古建筑群、正果畲族村、龙门农民画村、香溪堡以及顺德的逢简村。从西到南,再从南到东,5个各具特色的村子。古村串串游,留给人们许多旧时的记忆,体味到南粤的不同风情。
从梅县与高雄屏东的古文书看客家民俗的变迁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俗习惯  中国  客家 
描述:本文之古契书主要是指传统社会中宗族组织与民间社会中的经济与文化活动中的碑记、谱牒、契约、合同、算薄字据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前辈陈翰笙、冯和法、傅衣凌等,就已注意到对古契书的搜集和研究,50年代,徽州民间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显现了从民间发掘古契书的
性别与社会分工:以梅县客家妇女为研究重点
作者:侯宪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妇女  性别  社会分工  梅县 
描述:广东梅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旧时的梅县客家妇女,秉承了客家人的美德,吃苦耐劳,崇尚文化,尊老爱幼,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外耕田割(艹鲁),在家侍奉父母,无所不能,无所不为。而男人则或出外谋生或读书习文。时至今日,梅县客家妇女仍是生产劳动的主力军,家庭事务的主心
客家聚落名称的人文因素:梅州地区的分析
作者:林瑞庭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梅州市 
描述: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地点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经济、军事、民族、语言、宗教信仰等珍贵资料。目前就客家地区的地名研究而言,
切不断的血脉亲情:陈宝箴祖籍地调查记
作者:刘经富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籍贯  中国 
描述:2003年12月下旬,我到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开“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顺道到陈宝箴的祖籍地——福建上杭县进行实地调查,实现了酝酿两三年之久的一项田野调查计划。会议期间,非常幸运地结识了久闻其名的上杭县图书馆馆长严雅英女士,使我在行色匆匆之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