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歌,渐行渐远
-
作者:刘晓春
期号:第4期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仪式表演 客家人 因缘 情感
-
描述:在上个世纪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客家人在山间、田头、渡口、驱鬼逐疫等不同场合抒发情感、结合仪式表演的客家山歌,被发明成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苏区歌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赣南的兴国山歌。
-
一位导演的品格与一台新戏的诞生——记山歌剧《山寨红灯笼》导
-
作者:肖伟光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剧 导演系 艺术表现形式 山寨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艺术功力 梅州市 客家舞蹈 排练场
-
描述:二十多天排出一台新戏,并获得领导、专家、群众的广泛好评,这在梅州市山歌剧团是前所未有的。说起七场山歌剧《山寨红灯笼》的成功,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请了个好导演!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杨关兴教授已在全国执导20多个
-
《于都方言词典》引论
-
作者:谢留文
期号:第1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词典 客家方言 于都县 北京话 连读变调 韵母 全浊声母 反复问句 指示代词 单音动词
-
描述:《于都方言词典》引论谢留文壹于都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东经11511,-1154951”,北纬25°35'48”-26°20'53”,东与瑞金、会昌二县接壤,南与安远县相连,西与赣县毗邻,北与兴国、宁都二县交界。县境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
-
光彩夺目的民居文化
-
作者:白木 子荫
期号:第2期
来源:陕西建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居 客家民居 建筑文化 吊脚楼
-
描述:。1000多年前,客家居民为了求生存,避雨御寒,防风抵暑,也是为了抗击匪寇的侵扰,他们凭着勤劳智慧的双手,利用山间的竹片、木片、泥沙,外加红糖、糯米、石灰夯筑土墙以承重、作围护,再用杉木搭建屋层,历经1000多年的不断兴建与修缮,才形成今日高低不一,造型各异的大规模的土楼群。
-
山魂(原名《褒忠义民传》)
-
作者:廖武 肖伟光
期号:第5期
来源:剧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亲 白净净 兵丁 黄河源 马蹄声 姑娘 村寨 雪莲花 公主 无污点
-
描述:距今约三百年前,客家先辈冒着被风浪吞噬之险,渡海来到台岛。他们群聚而居,拓展创业,与岛上其他各支族群一样,为宝岛的垦发洒下了艰辛的血汗。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彰化林爽文兴兵作乱于大里,设府主盟,建元顺天。其戴王冠,着龙袍,册封文武,受呼“万岁”;继而分兵...
-
从永安安贞堡的壁画看客家民俗与民性
-
作者:黄道宾
期号:第3期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贞堡 壁画 客家 民俗 民性
-
描述:安贞堡是客家人来永安后结合本地实际兴建的围龙屋式的建筑。安贞堡的一些壁画作品折射出客家的民俗意识和客家民性。这些作品是客家民俗与民性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大量的民间美术信息,同时也体现出多民族和多地区文化的融合。
-
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敦亲敬祖客家优良传统的当代价值
-
作者:谢基昌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关系和谐 敦亲敬祖 客家优良传统 当代价值
-
描述:敦亲敬祖是客家人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成并沿传下来的崇拜祖先、尊重长辈、注重血亲,使家族和睦兴旺、亲友敦厚团结的一种道德传统。当前,弘扬敦亲敬祖的客家优良传统对协调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
作者:洪秀柱
期号:第6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社会 大陆 论坛 海峡 中华民族 两岸关系 台湾人 闽南语 朋友 大会
-
描述:2012年6月17日尊敬的贾主席,各位与会的贵宾,各位朋友:大家好!(闽南语、客家语问好)这是我们台湾经常用的问候语,我们来自台湾的朋友想必很亲切。其实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天参与论坛开幕的盛典。我要请我们来自台湾的朋友们容许我
-
客家之子姚美良
-
作者:廖进琳
期号:第7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姚美良 客家精神 客家文化 九十年代 母亲河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公祭 观光旅游 长汀
-
描述:时间匆匆而过,姚美良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初识姚美良之名,是在1995年首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之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个以寻根谒祖为主题的客家文化观光旅游热潮迅速兴起(即
-
客家民俗中的道教信仰
-
作者:郭子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信仰 客家民俗 明清时期 正一派 嘉应州 梅州 晋代
-
描述:道教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三国和晋代,道教已活跃于闽、粤、赣边区,至明清时期,道教正一派在梅州盛行。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嘉应州志》“寺庙”记载,梅州之程乡、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共有道教场所观、宫庙等44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