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旅游为创意农业添彩:记悔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
-
作者:碧禾
期号:第2期
来源:农产品加工·综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亩的马占相思林染绿了群山,形成了一个以茶叶种植、加工和茶文化、客家文化为主题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雁南飞公司走出了一条发展农业旅游的创意农业之路.
-
客家古村行
-
作者:张东继
期号:第10期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村 客家 乡村旅游 江西省 示范村 十大 醇
-
描述:一个夏日炎炎的上午,笔者冒着酷热慕名来到“中国十大古村”、“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的江西赣县白鹭村旅游采风,领略了这个客家古村醇厚而浓郁的风味。
-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
-
作者:陈天翼 王小宁
期号:第5期
来源: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地方文化 融合 客家文化
-
描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个地区都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大力宣传、营造环境、教育引导、活动氛围和教师示范等途径利用所在地珍贵的地方文化资源,同时要以地方文化为"用"而不是为"体",反对不加分析地盲目弘扬地方文化。
-
试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以“世界客都”梅州为例
-
作者:邱国锋 谢莉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客家文化 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
-
描述:,不仅能弘扬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而且能使游客感受客家文化脉络,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
白肉慈姑引种表现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
作者:周雪霞 王日芳 林子良
期号:第12期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肉慈姑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
描述:益良好,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特色蔬菜资源,更好地总结种植经验,引导博罗县特色蔬菜产业种植有序发展,推动慈姑规范化高产种植,博罗县农技推广部门总结出一套慈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通过试种、示范、推广,逐步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
-
廖仲恺与客家文化的传承―兼论影响客家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
-
作者:殷丽萍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廖仲恺 客家文化 优秀传统 新鲜血液 文化传承
-
描述:作为客家后代的廖仲恺不仅继承了客家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且与时俱进,多方面深化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客家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的革命精神和事迹付客家后代有着深远的示范和教化作用,对客家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
-
歌谣学运动的代表性成果——评钟敬文先生的客家山歌研究
-
作者:万建中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敬文 客家山歌 歌谣
-
描述:钟敬文先生民间文学的学术历程起始于客家山歌的调查与研究,是客家山歌的天籁之音激发了他对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搜集、记录和研究客家山歌是他田野作业的最初尝试。尽管是初步尝试,这些成果却符合民间文学的学术规范,特点突出,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准,具有引领现代民间文艺学学风的开拓与示范意义。
-
推进流域开发与旅游发展互动互促 打造“奇秀汀江:客家圣河”
-
作者:游孙权 阙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发展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流域开发 旅游 品牌
-
描述:汀江流域人文自然资源独特丰富,蕴藏着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在分析依托汀江流域资源打造旅游品牌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以流域综合整治开发为支撑,把汀江流域地区建设成为国内独具魅力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构想,进而就实施这一构想提出建议。
-
客家古邑 万绿河源:走进河源高新区
-
作者:耕夫 吴桦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国高新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新区 产业转移 河源 珠三角 广东省 新型工业化道路 示范区 客家 生态 手机
-
描述:在广东省32个产业转移园竞标大会上,河源高新区在众多产业转移园中两度成功竞标为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两个园区之一,并连续获得两次共10亿元的产业转移专项扶持资金,一举夺得了多个冠军: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是广东省第一个由两个地级市合作共建的转移园;开发建设速度全省第
-
敲打出自己的声音:浅谈山歌剧《等郎妹》的击乐设计
-
作者:李曾
期号:第13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剧 打击乐 新剧种 表演风格 设计 音乐风格 客家地区 五十年 个性化 民间化
-
描述:山歌剧是一个只有五十年成长史的新剧种,梅州市山歌剧团始终肩负着剧种探索、试验和示范的使命。光阴似箭,岁月无情,鄙人接过前辈的鼓棒,在该团负责司鼓的职位,转眼间已过去了三十多年。作为一个新剧种,它的表演风格该向何处靠拢?音乐风格该怎么定位?几十年来,始终吵吵嚷嚷争论不休,戏曲化、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