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歌曲」之「字调、词句调」(Words)与「曲调、歌调
-
作者:张清郎
期号:第13期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與「歌唱」產生不可分割的精妙關係。因此在演唱時,除了應注意基本的「發聲法」外,更應在語言的發音、文字的聲調、語韻的平仄、押韻等基礎發聲中之「咬字」詳加研究;更審慎於「字、詞句調」與「歌調」的音韻關
-
萌生与交叠:台湾「拋采茶」之历史景观、表演套式与源流演化探析
-
作者:蔡欣欣
期号:第170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采茶戏 歌仔戏 车鼓游艺 古剧 口头传统
-
描述:着臺灣「在地」商業市場的需求,遂強化自身的表演技藝,發展演化爲綰結「歌舞踏謠」、「拋擲茶籃」與「即興題詠賦歌」的爨弄形式,儼然具有着王國維的「古劇」特色,在「開喝/唱題/打采」的表演套式中,展現出
-
速写米粒:米粒勇夺《星光大道》周冠军获金铁霖大赞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高亢、豪放、甜美、欢快,把这首经典的蒙古族歌曲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独具特色。第二关是才艺表演环节。米粒上演了古典与现代融合颇具震撼的激光舞,光与影的完美结合,首次呈现在《星光大道》舞台上,就连主持人老毕也现场即兴向米粒学跳激光舞。在这之前米粒没有专门学过舞蹈,为了准备才艺表演费劲了周折,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肌肉多次拉伤。但是,为了更好地在舞台上表现,她坚持练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比赛现场博得了满堂喝彩。第三关是家乡美环节。为了能够通过央视的舞台展现江西的特色,米粒精心准备了一首井冈山红色经典歌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并且特地从井冈山革命老区请来歌曲原生态版本的原唱江满凤和她一起表演。据了解,这首歌曲是江满凤的爷爷——已故老红军江治华,依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并遗留下来的歌词,江满凤用当地客家山歌的曲调改编而成。
-
萌生与交叠:台湾「抛采茶」之历史景观、表演套式与源流演化探析
-
作者:蔡欣欣
期号:第170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采茶戏 歌仔戏 车鼓游艺 古剧 口头传统
-
描述:统;而因应着台湾「在地」商业市场的需求,
遂强化自身的表演技艺,发展演化为总结「歌舞踏谣」、「抛掷茶篮」与「即
兴题咏赋歌」的赛弄形式,俨然真有着王国维的「古剧」特色,在「开喝/
唱题/打采」的表演
-
「中国作家」∕「台湾作家」:梦的两端:解读锺理和返台前後的
-
作者:黄丽月
期号:第4期
来源: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锺理和 台湾作家 中国作家 原乡 故乡
-
描述:「原乡」的想像幻灭;战後回到睽违已久的台湾,在「悲哀∕觉醒」、「归来∕离弃」中,锺理和走进「故乡」,进一步发现「故乡」。虽然「故乡」变色,大地之子悲哀啜泣,他只能痛苦的拥抱「故乡」,最终面对现实的惨状。在「山歌」与客家优良传统精神中,锺理和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我手写我土地,终於成为一位道道地地的「台湾作家」。
在战後以「故乡」为主题的一系列创作中,锺理和深刻的刻划出当时台湾的真正面目,没有粉饰太平的虚幻,只有深情的关怀与接纳。这也就是,为什麽一生以创作为职志,以成为「中国作家」为最大梦想的锺理和,最後却成为道道地地的「台湾作家」的最主要原因。
-
民歌中的植物意象
-
作者:赖广昌
期号:第9期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意象 土家族民歌 意象手法 爱情 花儿 莲叶 客家山歌 蔬菜水果 女子 情感表达
-
描述:接触到的是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其变幻无穷的神态已谙熟于心,所以在他们创作构思的时候,比较容易感物取兴,就近撷取眼前的物象入歌。 其一,民歌中常以“莲”作为意象手法,用以作为传情的信物,而“莲”,谐音
-
龙华红色歌谣
-
作者:张煌新
期号:第4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客家地区 革命老区 客家文化 深圳市 山歌 后花园 客家人
-
描述:,龙华有一对情侣,在东江纵队北撤前夕,情郎参加了队伍并马上要随军北上抗日,情妹却留在当地继续开展抗日斗争,临分手时双双唱起了心中的歌:“哥要北上妹在西,南北战场共红旗,赶走日寇打胜仗,回家团圆食荔枝
-
试论赣南传统采茶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和传承
-
作者:缪云
期号:第12期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曾多次进京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多部传统和现代剧目被拍成影视作品,影响全国。 2008年12月,当地教委启动“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把采茶戏作为素质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校本课程,把采茶戏的基本知识和精彩唱段介绍给学生,并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力促赣南采茶戏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一代,掀起了一股学采茶戏、唱采茶歌、跳采茶舞的热潮。当今中学音乐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我们正好以此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里探索融入喜闻乐见、鲜明地域传统特色的采茶戏音乐,让学生了解、欣赏自己家乡的文化,使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在下一代继续传承。 一、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里认识家乡戏曲音乐,欣赏其歌舞的美。
-
岭南人文图说之二十一:黄遵宪与梅州的客家文化教育
-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客家文化 梁启超 维新运动 参赞 教育 岭南 人文 外交家 新加坡
-
描述:和明治维新历史,写成史著《日本国志》和民俗、文化诗作《日本杂事诗》,给中国的维新派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改革经验。甲午战争失败后,他与康有为、梁启超过从甚密,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倡导变法改革;后出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使,积极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创办南学会、时务学章,传播民权思想,首倡民治于众,卓有成效,影响深远,被毛泽东誉为“不做大官而做大事的人”。他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我手写吾口”的革新主张,倡导近代诗界革命,有《人境庐诗草》和《人境庐集外诗辑》传世。他晚年致力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培育英才,贡献卓著。 梅州是汉族客家人的主要聚居中心,也是客家文化教育发达之地,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人才辈出。仅就黄遵宪的师承关系和影响看,荐举他出任日本参赞的是首任驻日公使梅州大埔县人何如璋,出于敬仰师门之意,黄亦以何如璋的庐名来命名...
-
客家小村庄的回忆
-
作者:李可颖
期号:第13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想起以前跟外婆一起住的房子,已经荒废数年,日久失修,并且附近的一间柴房已经倒塌,于是我就回到外婆的故居,拍下相片,以作回忆。 从前外婆家的地方十分简洁,却别具特色。三四户人家住在一起,每家正门都正对着天井,组成了一个小型合院,占地只有120平方左右。更特别的是,两所“小合院”并在一起,由一条小走廊从中间连通,七户人家就这样紧紧相连在一起了。七户人家一起生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在我的回忆里,那时的七户人家,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那时清晨的鸡鸣,悠扬的山歌,门外的赶牛声,还有外婆为我们准备早餐而砍柴烧火的声音,缭绕在天井的每个角落,进入我蒙蒙胧胧的睡梦中。山涧的流水,随着时间,流过山腰,流经小木桥,流进田里,而外婆常常在午间到田里摘回各种各样的青菜、番茄等,准备午餐。晚间凉凉的风吹来时,领牛归来的表哥骑在牛背上,一身脏兮兮地,却满脸笑容,说着今天捉了多少鱼,干了什么农活,还小的我,只好在晚餐的时候,静静地听着他们聊着外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