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生活在南国(三):清淡版麻辣烫:酿豆腐
作者:谢形影  期号:第3期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豆腐  生活  购物商场  绿色蔬菜  生鲜食品  新加坡  生鸡蛋  鱼丸 
描述:豆腐的烹制和食用方法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不就是清淡版的麻辣烫嘛!同样的自己选料后煮好来吃,丰俭由人,但是吃一口,滋味还是大不相同。 酿豆腐其实是一种客家传统食品,所谓的“酿”在客家话中是“填满,植入”的意思。最初客家人是将打成泥混入蛋白的鱼浆填入豆腐之中煮熟后食用,后来人们如法炮制,往苦瓜、切开的青椒中也填入鱼浆,再混合着其他的蔬菜炸鱼板等用鲜汤烹制后沾着作料来吃,便成了这道风靡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酿豆腐。除了这个说法之外,酿豆腐的来源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马来西亚某地有一个五花人和一个兴宁人,他们是结拜的好兄弟,结果一天吃饭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点小矛盾,一个要吃豆腐,一个又闹着要吃鱼,店家于是机灵一动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鱼剁成泥后嵌入豆腐里煮熟后端上来,一吃之下大家都非常满意,这就是酿豆腐的雏形,看来酿豆腐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酿豆腐的吃法变化万千,可以选择干吃:将各种食材煮熟后捞起蘸酱配饭来吃;也可以选择加汤:将酿豆腐和食材放在鱼汤中一起盛上来,除了鱼汤之外,还可以选择叻沙汤或者咖喱汤,当然还可以加入如同福建面,粿条或者米粉成为一碗内容丰富又饱肚的汤食。
世界客都 文化梅州 幸福客都 从心开始
作者:黄汉雄 黄金武  期号:第5期 来源:商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被誉为“世界客都”。这里崇文重教,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造就了叶剑英、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曾宪梓、田家炳、李惠堂等一大批光耀中华的名人贤士,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辛亥革命以来,这里孕育了23名两院院士、227名大学校长、474名将军,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风水宝地,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去追寻,值广东省第四届六祖文化节,梅州千佛莲花山分会场暨千佛宝塔奠基20周年庆典之际,本刊记者来到这恰人的家园,对梅州市旅游局局长陈建新进行了专访,陈局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梅州的情况。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507万,下辖8个县(市、区),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祖居地也在这里,梅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
他们歌唱时代
作者:张典婉  期号:第3期 来源:书香两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随着流行文化的稀释与过去“语言政策”的限制,客语急速流失,直接导致客语使用人口与客家文化式微。 90年代中期,台湾民间发起了“还我母语”运动,一群学者与社会运动者与校园年轻人,走上街头,提醒有关部门重视客家文化。这些声音,在90年代有专门的发声管道,1996年到1997年,台湾第一座全程由客语发音的广播电台成立,吸引了大量的客家年轻人重视客家文化及其未来的走向,客家流行创作歌手、音乐人也逐次兴起,80年代英年早逝的吴盛智创作的《我是客家人》,涂敏恒的《客家本色》,让许多人知道,原来客家音乐不仅只有山歌而己。 由于宝岛电台全时间开播客语流行文化与时事新闻,带动客家青年投入了客家音乐的行列,把客家流行音乐与原创音乐推向高峰,第一张出版唱片的是颜志文。颜志文带着妻小家人从美国纽约学习了西方音乐技巧,由“友善的狗”发行了第一张客语CD——《山狗大》;接着吟唱诗人陈永淘也在新竹北埔庙口,定期循环唱自己的客家创作;从军中退伍的林生祥与谢宇威,怀抱对客家的热爱与土地关怀投身客语创作,直到今天,他们各有不同曲风,也为台湾的客家音乐添上绚丽的一笔。
民居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记客家民居钟家大瓦房测绘调研
作者:伊曼璐  期号:第231期 来源:价值工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家大瓦房  客家民居  民居保护 
描述:的某鄉村社區居民為調查樣本,以訪員面訪方式進行調查,共獲得262份有效問卷。本研究發展之本土中文化多面向評估量表,預試問卷原為35題,經過相關之心理計量考驗之後,刪除1題,最後版本共計34題項。量表經
南台湾的古迹(一)
作者:暂无 期号:第44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间,台湾设一府三县,云林属诸罗县;光绪年间,云林单独设县;日据时期,云林改设斗六厅;1950年,云林重新恢复县级设置。清朝时期,大量福建漳州、泉州及客家移民来到云林地区垦殖,从现存的庙宇可见一斑。例如在云林一带有不少三山国王庙,就反映了客家移民信仰;又如开漳圣王庙,即为漳州人的信仰象征。这里比较著名的古迹包括朝天宫、振文书院等。 朝天宫。北港朝天宫建于清康熙33年(1694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香火鼎盛为全台寺庙之冠,是台湾的妈祖信仰中心。相传康熙年间,大陆一位树璧和尚奉湄洲祖庙妈祖神像来到台湾古笨港。当地民众有感于妈祖的灵佑,于是捐款建庙以供膜拜,并且请树璧担任主持,从而开启了朝天宫的历史。 来朝天宫除了虔诚朝拜,祈求妈祖庇佑外,还可在此欣赏保存完好的艺术佳作。一进入朝天宫大门,就会发现整个庙埕铺满石板。这些花岗石板称为“磐石”,据推测应为清代往来北港与泉漳地区的船只运来,也就是所谓的“压舱石”。庙埕前石柱上立了四尊海龙王石像,人物及坐骑姿态各异,立于庙口护卫大门,增加了整体的艺术气氛。朝天宫从一庙演进成三庙并列,前后四进,形成雍容大度的宏观气象,这种平面布局更是全台首创。此外,朝天宫各殿由不同年代的大木匠师建造,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走一趟朝天宫,就像经历一段历史之旅。 朝天宫前后共为“四落八殿,一埕七院”。整体而言,在大木构造、雕刻、彩绘、剪贴、泥塑及陶艺等建筑及装饰艺术方面的内容相当丰富,展现出杰出的施工技术。庙内拥有代表岛内龙柱雕刻史上不同年代的三对龙柱。其中立于观音殿的龙柱属于清乾隆时期的作品,不但是庙史的证物,其古拙雄浑的雕琢风格更是台湾早期典型龙柱的见证。第二对八角柱盘龙立于正殿前的拜亭,保有清代中期的特征。第三对立于前殿,具有清末的特征,构图丰富繁杂。 一般庙宇中的“御路”多采“单龙”,但朝天宫文昌殿前的石御路采“双龙戏珠”的造型,十分罕见。而朝天宫凌虚殿的窗扇木雕则运用了“螭虎团字”,以成双成对的螭虎构成“功参造化,德配乾坤”的联句,造型出神入化,雕工细腻,堪称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朝天宫的正殿、拜亭及三川殿仍保存台湾陶艺大师的杰作。正殿有小部分为清末交趾陶名匠柯云的遗作,拜殿则有其传人洪坤福的人物交趾陶作品,三川殿及龙虎门则有洪氏高徒江清露的许多剪贴作品,师徒三代均留存杰作在同一座寺庙里,亦为艺坛佳话。可以说,朝天宫是欣赏台湾剪贴作品的艺术重镇。在彩绘部分,现在的前殿及龙虎门仍保存著名台南名师陈玉峰及其子陈寿彝的作品。另外,聚奎阁门扇24节气彩绘也是罕见的题材,值得仔细鉴赏。 除了上述的建筑特色外,观音佛祖殿前石阶上所竖立的“孝子钉”,也别具教育意义。相传在清道光年间,有一萧姓孝子,与母亲从大陆渡海来台寻父,却不幸于中途遭遇海龙而失散。后来,萧姓孝子奉香祈求妈祖寻找父母;若蒙妈祖允诺,铁钉当能贯入石中,其后铁钉钉入坚石,不久果真骨肉团聚,因此名为“孝子钉”。 朝天宫后方的文物大楼,现在成了游客重要参观景点。四楼的文艺走廊内,收藏了各式各样的古文物;顶楼的“妈祖景观公园”则为一处仿颐和园的亭园造景,园中的妈祖石雕像高40.5米,如今已成为北港地区的新地标。 振文书院。清代在云林地区有四大书院,如今只有西螺的振文书院存留下来,是相当珍贵的文化资产。振文书院在当时设立了诗社、学堂,修文讲学,文风盛极一时。目前虽已失去其功能,不过留下古色古香的建筑,亦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振文书院原为文昌帝君祠,兴建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2年)。早期设有振文社、义孚社等社团,是喜爱吟诗作对的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后来社团成员提议成立书院,经地方绅士踊跃捐款兴建完成。拜亭的梁上悬有一清嘉庆十八年的古匾,上书“千秋书祖”,为书院最具历史价值的文物之一。 书院的格局简单,共分5幢单体建筑,正殿与东西厢房间以过水亭相互联系,形成“工”字形的配置形态。为避免简略的门厅空间造成入门时视觉上的突兀,建筑者遂在正殿配以拜亭,延长主轴的纵深长度,形成空间层次的高低变化。振文书院无论在建筑外观或梁柱雕饰方面,皆与道教庙宇不同,每种雕饰皆有其特别意涵,儒学气息浓厚。走近书院,可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石鼓装饰,石鼓又称抱鼓石,石面纹路呈螺纹状,作用在防止门柱滑动,为书院特色之一。书院旁有一座字纸亭,由于古人对书写文字的纸张相当重视,不敢任意丢弃,而是将捡拾到的字纸拿到字纸亭焚烧,字纸亭的设立代表着古人对文人的敬意。 此外,书院的屋脊两端以及正殿梁柱下方皆有鳌龙装饰,象征着文人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之意,此种装饰多在文昌祠或是书院才看得到。振文书院为明理教化的场所,所以在装饰上以淡雅为主,木雕与彩绘是表现的重点。正殿着重透雕的表现,拜亭则以细腻的浮雕为主。彩绘以青绿色为主色,装饰题材偏于文场的选择,大致不外乎忠孝节义或虫鱼花鸟等图案。正殿的壁书多为勉励生徒的警句,象征书院的教育理想,同时亦带有道德教育的意味,充分显示出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为当时书院的教育主旨。 (摘自吴汉恩等:《台湾的古迹——南台湾》,台湾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版)
五都选战各方动作频频
作者:钟兴  期号:第3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八八水灾”罹难者。由于高雄县长杨秋兴9日宣布参选,陈菊还将主要精力投入相关因应。 国、民两党中央还推动整体作战。国民党方面,7日,召开第18届“临全会”,将五都胜选列为“现阶段政治任务案
饭养身来歌 养心,要你式歌实在难----苗族歌的文化功能
作者:谢科表  期号:第7期 来源:广播歌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征求双方父母同意婚配即可按苗家婚俗订婚、结婚。“文革”时期,“茶棚”被当成“四1日”全部拆除,苗家青年则改成在风景秀丽的山坡对歌,自由择偶。上面这首茶棚歌为女声二重唱,表现了青年男女们向往自由恋爱,为了
两广边上有条迷人的“黄金线”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农家之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公里主村道建设,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个、改水改厕18户,建成远程教育站点2个、村级篮球场2个,累计完成投资820万元。
构建互动网络 培育公民社会
作者:李梅 杜文平  期号:第4期 来源:企业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主要项目有活化社区营造组织、社区营造资源整合、原住民新部落运动、新客家运动及医疗照护服务社区化。 二、台湾社区价值观重建的关键——社区大学 1.台湾社区大学发展概况。台湾的社区大学是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