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98)
期刊(701)
学位论文(285)
视频(22)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98)
期刊 (701)
学位论文 (285)
视频 (22)
会议论文 (12)
按年份分组
2015(22)
2014(840)
2013(251)
2012(270)
2011(272)
2010(234)
2009(118)
2008(88)
2007(40)
2004(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8)
嘉应学院学报(33)
客家研究辑刊(20)
歌海(4)
韶关学院学报(2)
东南传播(1)
生态文化(1)
建筑与设备(1)
语文学刊(1)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1)
《客家传统社会》(全二册)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书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传统  宗族社会  客家文化  客家地区  宗教信仰  文化风俗  汉学界  资料性 
描述:客家文化广为国际汉学界关注,本书是在《客家传统社会丛书》18册的基础上精选整理而成,内容涉及闽粤赣客家地区的历史经济、宗族社会、宗教信仰、文化风俗、岁时节令等方方面面。本书文章的作者大多是客家当地的亲历者,书中内容丰富生动,资料性强。[第一段]
略论闽西客家语歌曲的艺术特征
作者:廖旭华  期号:第10期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客家语歌曲  艺术特征 
描述:文章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入手,分别对闽西客家语歌曲形成的地理特征以及歌词内容、音调节奏、风俗乐等进行分析、阐述,使这一研究更具系统性、专业性和准确性。
田野调查视野下的客家妇女:以闽西武北村落为例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6期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社会角色  社会生活  闽西武北村落 
描述:一面;既贯穿了精英意识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又存在着制度条文和实际生活相悖离的现象。在客家妇女研究中,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的结合,才能比较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客家妇女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一面。
基于游客感知的客家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对策研究:以福建省连城县
作者:童小丽 谭启鸿  期号:第13期 来源:商场现代化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游客感知  培田古村  开发对策 
描述:近年来有关古村镇的研究成为旅游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本文以培田古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分析了游客旅游感知特征,以游客感知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培田古村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赣南客家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作者:马建海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茶文化  旅游开发 
描述: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及茶文化为主题而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南客家地区茶文化内容丰富,内涵独特,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能够促进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赣南客家绣花帽
作者:张顺爱 黄丽芸  期号:第S1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绣花帽  制作  图案寓意  客家女性 
描述:通过描述赣南绣花帽的制作和刺绣图案的丰富寓意来说明客家女性的审美、精神风貌和内在品质。认为赣南客家服饰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绣花帽在赣南地区普遍流行。
客家山歌的文化阐释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文化特征  歌谣 
描述:客家山歌蕴含着丰厚的社会文化内容。本文拟从大文化概念出发,对客家山歌作“自然形态”、“人文心理”、“情感功能”和“智慧外观”等四个方面的剖视与互证。
对构建"客家经济"的几点思考
作者:阎恩虎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聚居地  客家经济 
描述:由于过去种种原因使人们疏于对客家经济的研究。随着产业革命的进步,客家经济得到了新的发展。故而应该加强对客家经济的研究,并构建客家经济。由此,文章提出了目前研究客家经济的内容
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俗  旅游  资源  开发 
描述:客家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有着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试从客家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与评价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试论客家山歌的情歌本色
作者:赖粤东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情歌  韵味  表现手法 
描述:由于迁徙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客家山歌中的情歌古风韵味依存,其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其独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