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岗舞龙的普及推广策略
-
作者:黄伟
期号:第8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舞龙是深圳市龙岗地区的主要民间活动之一,它不仅代表龙岗地区客家文化的民俗风情,而且也寄托了龙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今,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和深圳特区一体化这两大方针政策。龙岗地区将在人文龙岗、生态龙岗、和谐龙岗等方面为建设龙岗家园做出具体的规划,并使龙岗旅游和本土文化、民间艺术充分结合。
-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再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
作者:唐琳
期号:第B2期
来源:建筑知识(学术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客家民居 再利用 现状
-
描述:本章对梅州地区客家民居建筑的保护利用整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三个具体案例进行了研究,从整体状况和具体案例中发现了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思,从思想观念、法规政策、保护机制、技术体系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推动梅州客家民居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和实践。
-
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NAHSIT 1993-1996
-
作者:潘文涵 高美丁 曾明淑 李兰 洪永泰 李隆安 萧信云 叶文婷 黄伯超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营养学会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调查 营养 饮食 健康 设计 权数 知识 态度 行为 台湾
-
描述:單位作為擬定衛生政策之參考。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將臺灣地區359個鄉鎮市區分為客家、山地、東部、澎湖、院轄市、省轄市及都市化程度第一級地區、和都市化程度第二級地區等七層。各層各抽出3個鄉鎮市區,同一鄉鎮市區中再分別
-
台湾语言的历史及其目前的状态与地位
-
作者:曹逢甫
期号:第2期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语 台湾闽南语 客家语 台湾南岛语 语言生态
-
描述:族群对自己语言及其他族群语言的态度,来深入探讨目前四大族群语言的生态。
最後本文以三个重要的结论对语言政策制订者及执行者提出建言。
-
凉水井客家话与成都方言的通用方言词及其分析
-
作者:兰玉英 闵卫东
期号:第3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 成都方言 通用方言词 官话方言点 比较研究
-
描述:都平原肥沃的平地上先进行了湖广话的交混、整合;客家人移民在后,居住在较为贫瘠的东山,人数更少,方言整合更晚。东山客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受到了成都方言的影响而较少地影响成都方言。
-
客家民间美术色彩特征分析
-
作者:何小勋 薛芳荣
期号:第11期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色彩运用 民间艺术 装饰性 特征分析 象征性 美术 情感 本能 感性
-
描述:客家是汉民族的一大支系.从唐、宋以来,大量的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寻求更好的定居之地,从北方几经迁徙,开始定居在赣、闽、粤一带.在迁徙过程中,出于生存、发展需要,客家先民们产生了强烈的族群认同意识.
-
GIS辅助对长汀“客家首府”地位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探讨
-
作者:何郑莹 徐建刚 裘行洁
期号:第5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迁移 地理环境 关系
-
描述:客家迁移的时空跨度较大,长汀作为迁移过程中的一个结点,逐步发展成为"客家首府",其地位成因同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引入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作为研究辅助手段.
-
人类学民族学与华南客家研究
-
作者:李泳集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学民族学 汉民族研究 华南客家
-
描述:作者以人类学民族学对华南客家族群的实证研究为例说明,要将汉民族的研究推向更深入、更广阔的阶段,必须重视探讨汉民族大传统向各个地方的渗透以及地方小传统被创造出来的过程。
-
福建土楼 文化景观的保护探索
-
作者:张松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楼 福建 文化景观 保护 乡土建筑 住宅建筑 建筑材料 集中分布
-
描述:世界遗产申报对象的土楼,其命运依然不容乐观。如何实现土楼村落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重新吸引年青人回归,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遗产保护利用、恢复地区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土楼村落和谐社会,才是土楼保护的终极目标。
-
当代宗族与国家关系之思考:广西博白县黄峭山公祠筹建个案调查
-
作者:刘道超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族 国家 客家 黄峭山公祠
-
描述:近30年来,我国各地宗族活动日益兴盛。广西博白县黄峭山公祠筹建过程的事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认识当代宗族的性质、宗族与族群、宗族与国家的关系具有建设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