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925)
期刊(1267)
学位论文(763)
视频(102)
图书(42)
会议论文(3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925)
期刊 (1267)
学位论文 (763)
视频 (102)
图书 (42)
会议论文 (38)
按年份分组
2015(102)
2014(1926)
2013(786)
2012(818)
2011(783)
2010(647)
2009(378)
2008(299)
2007(181)
2004(3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036)
侨报(153)
中华民居(4)
小城镇建设(2)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
中国城市金融(1)
汽车导购(1)
上海集邮(1)
ROOT OF THE HAKKA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此,《焦点》杂志社记者专门访问了邬观林会长(以下简称邬)。 《焦点》:邬会长您好!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河源的历史文化好吗? 邬:河源有着悠久的历史。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平定百越,置南海郡,并在这一带设置龙川县,首任县令就是南越王赵佗。而跟随赵佗一起留守在古龙川之地的将士兵卒,就成为了最早的客家先民。以后几次中原人南迁也有不少人来到河源这个地方居住,所以,河源是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 客家古邑??” ,是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可以说,河源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焦点》:与其他地方的客家文化研究和建设相比,河源的客家文化有什么不足和优点? 邬:客家文化集中在四江:赣江、韩江、汀江、东江。前三条流域或三条江的客家文化研究,已经形成丰硕的成果,为全球客家族群所认同。而河源以古龙川为代表,由于基础性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滞后,鲜有创造性成果。但河源作为客家古邑,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客家文化和精神。此外,河源市是中国一个纯客家的地级市。??“ 客家??” 在河源??“ 独领风骚??” 。所以我们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焦点》:河源客家古邑文化的建设,起步晚,起点很高。您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邬:我们对河源客家文化的研究不仅仅要围绕河源的文化,还要放眼世界,加强与市外客家文化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高校携手建立研究平台,?? “借力?? ”发掘我市的客家文化。在进行客家文化研究中,要通过努力,争取做到?? “四留?? ”,即留住河源的古迹文化、留住河源的史料文化、留住河源的民俗文化、留住河源的山水文化。 《焦点》:世客会召开在即,我们有什么样的理论成果?将向世界客家族群展示什么样的河源客家古邑文化? 邬: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滞后,而时间紧迫,目前很难有重大的理论成果。但是,此次世客会我们将明确目标,或者说要形成两个理论成果,即?? “河源是客家古邑,赵佗是岭南人文始祖和岭南客家先祖。?? ”这个目标已经过专家学者多方论证,并逐步得到社会认同,我们满怀信心在第23届世客会期间会得到全球客家族群首肯! 《焦点》:谢谢邬会长接受我们的访问,相信在邬会长的带领之下,河源客家古邑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把河源建设成一个新客家人的乐园!最后预祝第 23届世客会圆满成功! 邬观林 广东龙川县佗城镇人,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调研员,河源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会长。曾在报刊上发表过《风雨起苍黄》、《关于客家起源与形成》、《东江客家源流考》等文章,主编过《解放战争时期的河源》、《河源市大事记》等专著。
走神(连岳专栏)距离
作者:暂无 期号:第22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到树上的蛇,山间的迷路以及土匪的窝。 还有大雪天在山顶俯瞰县城美景时的赞叹:真是漂亮啊。还有同行一位老挑夫发的感慨老妹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苦呢々 第二天闲着无事,就开车去了她话中的乡镇,至今仍在公路的尽头,只有几十座建筑。此地出了县城教育局长,据说是当地最大的官(以官阶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我以前一直认为是客家人的劣根性,现在发现多少冤枉客家人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持此标准者众),此前刚好因受贿倒台(舆论更喜欢的是他如何玩弄上十位女教师的),更有趣的传闻是他曾经在此地的祖坟里藏有两百万。 沿途倒是风景极佳。可能跟几十年前比,并无区别。只是路上的时间短了很多,来回不到两个小时。 战胜距离的能力慢慢变大,是生活形态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了。 福州到厦门的动车开通很久以后,终于找到机会去体验一下,参加了一个随机漫游式的周末活动,几个人坐动车来到之前一无所知的闽东县城,在这里,知道了房地产的威力,和沿海几乎没有区别的高楼一幢幢在长,问一下房价,一平方米5000元了,而街上与商店却孤零零没几个人。在滩涂边的荒山上看落日,一个个心急的人更是自嘲为装逼犯。 第二天,人群游荡到附近的福鼎(动车就是一站地,十来分钟,不知城画在这里有没有读者,有的话,写封读者来信给城画吧),主要活动就是顺着大街闲走,看见小吃就吃一点,摊点都备有雪白的瓷碗,煮在沸水里,令人心喜。 而无意到达的桐山溪,更是满溪的鲤鱼,从酒店的高处看,河水都被锦鲤映红了,河边是闲人在喂鱼,一防风篷里在放木偶戏,配的是马连良的音。一小孩见我们喜欢他的拉布拉多,便起劲地逗它,把狗粮扔进河里让它秀泳技。据说此地人不吃鲤鱼,惧怕损了自己跃龙门的运气,所以河里的鲤鱼得以幸存得像小型鱼雷一样肥大——如果这个传言不实,那更证明此地人有格调。 因为有了动车,随机漫游的空间宽了,就是数百公里以外,也可以当饭后散步一样,突然在一个地方逛一下,有所得,无所得,都无所谓,但这些空间,确实已成了你生活中的储备了,扣除车票因素,这就像以前无目的地坐在公交车上瞎转,你总会见到一些陌生的事情刺激一下你。 所有加速到达的技术,无论是高铁、动车还是网络,都在增加人的厚度,那些人为的减速是多么令人扫兴啊。
慢游粉岭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深圳青年(星期8)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火车站相连的商场闲逛下,推介人家去名都商场这家韩式杂货店,韩籍老板娘姜淑子十年前已开始卖家乡货,所售的食品都较市区便宜,另打坊问少见的人蔘产品,如护肤品、蜜糖蔘片等,就连LG牙膏及Samsung人蔘茶都有,逛过才知韩国品牌非常齐全!
饭养身来歌 养心,要你式歌实在难----苗族歌的文化功能
作者:谢科表  期号:第7期 来源:广播歌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湖南直隶靖州府令,锹里苗寨合款废除舅霸姑婚,提倡婚姻自主择配。锹里苗族人的爱情,非常崇尚自由,有这首茶棚歌(情歌)唱道: 生也要连死要连,不怕骨头打成棉, 打断骨头皮还在,回去医好
新食材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作为甜味料本糖在相同甜度下的热量为普通砂糖的1/2它也是海南鸡饭的绝配 佳味多010-87765163 客家橘酱56元/瓶(550克) 台湾客家橘酱以山坡地种植的酸橘加工
潇洒做“账客”,月光族夫妻成理财高手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故事·新视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应酬等一应大小开支全记在账本上。又过了一个月,她和齐权仔细核算各类支出所占的比例,又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每月花在出租车上的费用占总支出的9.2%,二是外出就餐的费用占总支出的16. 1%。景莉雅总结经验
台湾的衙门不设岗
作者:张呜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年读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有戒备森严的警卫,缺了站岗的兵。威还在,但武没了。好容易才在房子的角落里,找到一个警察,这个警察还经常溜号,就连他们的“总统府”也不例外。每个大门槛,随便都可以进去,没人管你。 “总统府”限制多一点,周一到周五,上午9点—11点开放参观。这些政府机构,“总统府”带头,都在为台湾的旅游默默作着贡献,好多大陆来的游客,都要求进大门槛看看。但是如果没有跟团走,单个的游客也许会错过——旺报的社长跟我讲,就有大陆游客投书,说是到了台北市政府门口,硬是找不到,因为人家没有站岗的。 我们这些大陆人,平日里见惯了高大威猛的政府大楼、政府广场,见惯了戒备森严的门卫,听惯了门卫厉声的呵斥,一旦见了没有门岗的政府大门槛,还真就不习惯。其实,这个世界上好些国家的政府机构,都是这个样子,别的地方,有的连高大的房子都没有,寒酸得很。 有卫兵的大门槛也不是没有,台北至少有两处,一是“国父纪念馆”,一是“中正纪念堂”。两个地方,都有一坐姿相似的铜像,一为孙中山,一为蒋介石二两座像前,各站立一持枪的兵,一动不动,妻还以为是蜡像。过了不多久,到换岗时分,蜡像居然动了起来,虽然动得跟机器人相似,但可以看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实际上,这两处的岗兵都是礼兵,不是站岗,而是在表演一种礼仪,每天例行的换岗仪式,跟英国白金汉宫和美国阿灵顿公墓一样,无非是吸引游客的杂耍。一边换岗,一边玩玩花枪,让人看了好玩。 在这里,我注意到两岸的礼兵,礼服正在趋同,但戴钢盔的方式却大不一样。我们这边钢盔是正扣在脑袋上,前面微微上翘;而他们这边则反之,前面的帽檐儿,压得很低。据说,非止礼兵,连正经的军人,台湾这边戴钢盔,也是这般,而我们则相反。 懂军事的人告诉我,压低帽檐儿,冲锋时可以减少伤亡,但的确不怎么好看。看来,即使礼兵,这边也不肯将就一下美观。不知是因为被共军打怕了呢,还是人家一切从实战出发? 昔日禁地今成市民活动中心 不过,今天的这两个纪念国民党大人物的场所,已经变成了市民的活动中心, “国父纪念馆”尤甚,到处是背画夹子的儿童,跳街舞的少年,还有盘旋的鸽子。 “中正纪念堂”,广场上的大牌坊,已经在民进党当家的时候,改成了自由广场,原来的“中正纪念堂”五个字被凿去,改成四个颜体的大字——“自由广场”,纪念堂上的匾也被拿掉。国民党当家,说是拨乱反正,也只是换回了堂上的匾,广场上牌坊上的字,却还依旧。 台湾的朋友告诉我, “自由”两个字,是具有天然合法性的,一旦刻上了,谁也不敢轻易拿下。可怜当年老蒋对“自由”两字深恶痛绝,虽然没有写过《反对自由主义》,但也有专门的文章,批评自由在中国的泛滥,进而痛骂五四新文化运动教坏青年。在他治下的台湾,最稀缺的,恰是自由。今日却让他老人家的坐像,天天面对广场上“自由广场”四个大字,真是情何以堪。还不如民进党的办法,在他的坐像前,弄上好多飞来飞去的虫鸟,让他老人家死活看不清广场牌坊上的字,似乎还更人道些。 至于国民党自己的办公处,已经变成了民间团体的所在。我为了找辛亥资料,来到国民党的党史资料馆。这个馆,今日缩在台湾的船业大王张荣发的基金会大楼里面,随便报上名来,连证件也不需要,就可以进去查资料,我查了他们可怜的馆藏,什么也没有找到。 百姓有了选票,原来威武的衙门,都失了精气神,里面的官员都要讨好选民,更何况建筑?原来威权的纪念物,也在悄然之间,改变了性质,开始为人民服务,虽然多少有点转变过程中的小小尴尬。大门槛,已经没了。 旁听台北市议会 8月份台湾“立法院”开临时会,但去旁听,却赶上人家表决,只欣赏了一下搭棚子抗议的一群老头、老太太。进入9月,立法院依旧没有开会,但台北市议会在开,朋友告诉我,9月7日,市议会台北市政府总质询。这一阵,台北市市长郝龙斌陷在新生路高架桥和花博会采购弊案的风暴里,质询一定有戏看。于是,依照朋友的指点,我准时在下午两点到达了台北市议会。 台北凡是公家单位,房子都很雄伟,市议会也不例外,一栋很厚重的白色大楼,走廊十分高大宽敞。台北的政府机构,除了正门之外都不挂牌子,我一个外来人,当然摸不准哪个是正门,结果进的是后门,后门里面有个警察,但见到我这样东张西望的可疑人员,既不阻拦也不盘问,听任我绕到正门,跟志工会合。办理旁听要登记,拿出我的大陆同胞证,办事的小姐看都没看清楚,就在旁听证上写上“张鹏”两个字。证件后面有不于胶,撕开粘在衣服上就可以进去了,就这样,我顶着张鹏的名字,旁听了将近两个小时。 旁听席在四层,可以居高临下地看下面的议会大厅,但隔着厚厚的玻璃,可以看见里面的人的动作,却听不见声音,好在旁听席有大屏幕,声情并茂,可以同时看见张牙舞爪的质询者和垂头丧气的市府官员。这一次是总质询,市政府主要官员几乎倾巢出动,连7个顾问都到齐了,坐了黑压压好几排。但是,质询议员一方,却只有3个人,其他议员一律缺席,一排排的空椅子,不,沙发。 虽然只有两男一女三个市议员,可发起声来,却震天动地,连珠炮式地交替发问,一会儿放PPT,一会儿展示文件。总共两个小时的质询,质问的话题转换了无数次,但没有一个话题是有答案的,市府这边剐要回答,就被打断。议员叫谁上来,谁就得上来,上来之后,明白人不许回答问题,不明白的,却非要站在那里被问。7个顾问都被像过堂一样提过来,但却一个问题不提,依次点名之后,又一挥手让这些人下去了。刚刚提了一个建客家文化中心的问题,然后就放PPT,说是让郝龙斌市长好好看看,我以为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证据,没想到,放出来的却跟刚才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是大陆电视台采访副市长的画面,说她明明是副市长,被人称为市长却不更正。我看出来了,原来所谓的质询,质询者只在意“质”,而没有“询”,他们根本不希望被质询者回答问题,自己问完了,也就完了,所谓的问,其实就是指责甚至羞辱,羞辱完了,也就完了。让我这个旁听的人,连一个问题都没弄明白——不是我的智商低,或者不了解情况,问的问题都很简单,但我就是不知道真相。整个一下午,只有两个小问题,我似乎是听出了点头绪,一个是市府号召公务员跳花博舞,一个是市教育局发文让中小学号召学生参观花博会,似乎两件事在办的过程中,都有点强人所难的意思。但是,质询者对这一点,恰恰没有穷追猛打。反而在如果买花博会的预售票丢了,要不要给赔偿的荒唐问题上纠缠不休。 没有新闻价值的质询会 偌大的旁听席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二楼的记者席,也没有几个人,几台摄像机早就架在那里,记者们懒洋洋地三三两两坐着,几乎没有任何人注意议事厅发生的事情,即使在议员有意向他们呼吁的时候,记者们也无动于衷。我知道,他们见的世面太多了,市议会的这点事,又算什么呢?媒体宁可报小偷偷空调,也不热衷报这个。 听完之后,我跟陪我的志工讲,如果我是台北市市民,我会对这样的场面很不满意,因为听了半天,没有一件事我能知道究竟的。我看到的,只是党争,只是作秀,而没有质询,没有真相。感觉三个议员痛快淋漓地骂了一阵,市府官员唯唯诺诺,吭吭哧哧一阵之后,这个过程就结束了。志工说,没有人会满意和不满意,因为,没有人来旁听,媒体基本上也不会报,除非其中爆出某些值得娱乐的话题。 记得看1910年清朝资政院的会议记录,看到那些民选的议员议事,也争,也吵,但每个议题都争得明明白白。历史总是会进步的吗?我真的有点糊涂了。 (摘自《时代周报》)
古筝悲情乐曲中的按揉音和滑音分析
作者:张亚琼  期号:第13期 来源:成才之路·中、大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家筝派、潮州筝派多用按揉音,河南筝派多用按颤音)。以下将把这二者合为一种技法进行分析,暂且统称为“按揉音”。 1.按揉音之音色 在古筝悲情乐曲中,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原本可以用右手
川菜的国菜之路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川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全面地深度地欢迎,还有一些距离。 川菜成为一种国菜,不是野心,而是理想;不是胡言乱语的空想,而自有其历史的、现实的依据。 从历史上看,虽然1 700多年前的史书《华阳国志》就有关
龙泉驿一种幸福生活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四川画报·旅游人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了“1个区图书馆+146个流动图书室”的所有服务承诺,实现了一人持卡,多馆借还,一馆藏书,多馆利用,把原有的图书资源利用效率放大了上百倍,实现了公共图书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了人人都能读书,喜读书,从阅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