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  卢嘉锡

卢嘉锡

点击数:39

【姓名】 卢嘉锡

【国籍】中国

【朝代】近现代

【出生地】福建省

【分类】科学家,校长,副校长,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

【姓氏】卢

【大洲】亚洲

【个人简介】卢嘉锡,著名结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1915年10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祖籍台湾省台南市。1930年秋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1934年毕业后留厦门大学任助教,1937年秋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学院化学系做物理化学研究生,在S.萨丹(Sugden)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人造放射性和放射化学研究。1939年夏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秋赴美国,主要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从事研究工作,指导教授为L.鲍林(gau liag),他还在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马里兰州研究室和加州大学化学系工作过,曾在燃烧与爆炸研究中取得出色成绩。1945年回国,1946年春开始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后历任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副部长、部长、校长助理,1960年,任福州大学化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华东(现改为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2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化学会,五十年代加入中国物理学会。 卢嘉锡从1937年起在放射化学和结构化学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主要的约有30篇。如,《同质异能80 Br核的化学分离》(Nature, 1939年)、《化学方法用于富集放射性卤素》(J. Chem. Soc. 1939年)、《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Ⅲ(J. Chem. Soc. 1945年)、《天然和人造放射性物质的发现和提炼》(《科学世界》,原子核论丛专刊〈1947年〉)、《脲过氧化氢加合物的晶体结构》(J. Amer, Chem.Soc. 63,1941年)、《氧化锌作为标定电子波长的标准物质》(Rer. Sci. instr.1943年)、《氮化硫S4N4、二硫化二砷(雄黄)AS4S4,三硫化二砷(雌黄)As4S6,与硫磺S8的电子衍射研究》(J.Amer. Chem. Soc. 1944年)、《三苯甲基氯化物与溴化物晶体的初步X射线研究》(J. Amer、Chem. Soc. 1944年)、二联苯的晶体结构》(J. Amer、Chem. Soc.)、《消旋丝氨酸的晶体结构》(Acta Cryst, 1953年)、《一个含有三个常数的气态经验方程》化学学报》,1955年)、《消旋丙氨酸溴的晶体结构》(《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3年)、《电子配对法中独立电子结构式典型集合几何枚举》(《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年)、《略谈有关共振论的一些问题》(《福州大学学报》,1961年),《Mo〔Csc(NH2)2〕Cl3 的晶体结构》(《福州大学学报》,1964年)、《硫氮系化合物结构化学的研究,Ⅰ氯化离子型衍生物S4N3C1的晶体结构》(《福州大学学报》,1964年)、《固氮酶催化固氮活性中心的初步模型——兼论双氢分子络合活化的结构条件》(《科学通报》,1975年)等,以及一系列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衍射研究和一些烷烃的分子振动理论分析的论文。关于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撰写了一系列的论文。还和唐敖庆、徐光宪、吴征铠合编过《物质结构》的教材。 卢嘉锡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证实了本尼(Penney)和萨瑟兰(Sutherland)根据量子化学理论分析提出的过氧化氢(H2O2)分子结构型;证实了罗瑟洛(Lothrop)根据合成化学反应提出的二联苯分子结构。并对这个新型芳烃进行量子化学理论分析。 确定了氮化硫(S4N4)及其一些衍生物的非过渡元素原子簇结构。他原计划在这个基础上深入了解其把闭合型原子簇打开成为“平面型”闭环和“线性”直链化合物的可能性,遗憾的是因故中断。 根据对双氮分子的充分活化作为主要矛盾进行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固氮酶中钼铁蛋白非朊辅基固氮活性中心的MoFe3S3网状原子簇“福州模型Ⅰ”结构模型,进一步发展成为孪合重烷型双立方烷的“福州模型Ⅱ”,并按计划逐步开展络合构型实验验证和模型物化学合成的一系列研究,这对过渡元素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和络合催化理论必将起明显的作用。1978年和1980年他参加第三、四两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宣读了《新中国固氮研究》等论文,国际上对他的“福州模型”给予了较好的评价。此外,卢嘉锡教授一直任教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并从事行政领导,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高等学校物质结构课程师资和结构化学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许多学生都是国内、外著名专家。 卢嘉锡在学术上精深的造诣,是与他一贯刻苦好学的精神分不开的。他虽已年过六旬,但每天工作与学习的时间仍在10小时以上。1976年,他因患冠心病,住院疗养近半年,为了研究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需要,他在疗养期间仍抓紧时间学习顺磁共振波谱学,很快占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出院后,在“全国顺磁波谱学习讨论班”上,连续讲了六个半天的课,博得了好评。 卢嘉锡富有科学敏感性。学术领域里的新动向,生长点,对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七十年代初,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开始活跃,他紧紧抓住这一新兴领域,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勇于攻关,深入开展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和同事们一起提出了固氮酶固氮活性中心的原子簇模型,在中国化学会1978年年会和全国第二次物质结构学术会议上,他又总结调研成果,作了《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的学术报告,并结合着介绍在固氮酶生物固氮作用的化学模拟方面的演化和进展。基础理论研究是十分艰苦的。可是卢嘉锡从不胆怯,他总是正视困难,一步一步摸索前进。正因为这样,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他的领导下,在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方面,逐步打开了局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目前,卢嘉锡教授正满怀信心地在过渡金属原子簇结构化学和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方面做着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

3 0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