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  李威光

李威光

点击数:12

【姓名】 李威光

【分类】中国历代武状元

【个人简介】李威光,字、号不详,广东长乐黄埔村人,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钦点李威光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武状元。同榜考中的榜眼是左瑛,直隶清苑人;探花是赵士魁,顺天宛平人,也有说是榆次人的。授李威光一等侍卫,正三品官衔。左瑛、赵士魁都是二等侍卫,从三品官衔。兵部右侍郎周煌知此次武举。礼部右侍郎倪承宽为此科武会试正考官,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黄登贤。殿赐李威光等50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清代武科举考试逐步完善,发展到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在选用考官上又进行了改革。朝廷规定,缩减殿试受卷、弥封、印卷、填榜等各执事官。受卷官由10人减为4人,弥封官由12人减为6人,印卷官由4人减为2人,填榜宫由18人减为12人。这样,人员减少,便于管理。同时又规定,严禁誊录、对读、选充不慎及顾替等弊端。从本年万寿恩科始,正、副考官用墨笔,誊录员书写用朱笔。内外帘官由原来蓝笔均改用紫笔,原用紫笔之校勘员对读改用赭黄笔。这样,一目了然,不必验笔迹,仅从颜色就知道是何人所写。最后规定,对于策问,考试生对策时,不得涉及本朝臣子学问人品,杜绝奉承、阿谀考官的现象。策题每问不得超过300字,违者分别议处,并且对制义有了新的要求。乾隆三十七年十月,策试天下武举于太和殿前。乾隆皇帝亲定甲乙。这一年,李威光在前一年规定的新科考制度下,应试得中武状元,实属不易。考试越来越严,虽然他已经作好准备,李威光殿试之日依然险象环生。众所周知,武试先试外场,除了马、步射之外,就要看“技勇”。清代技勇之一有“掇石”。就是在武场上放有一些长方形巨石,分别重有200斤、250斤、300斤,石腰间有插手的地方。考试要求举子用双手将巨石高高举过头顶,从项后过头掷向远处;或者举起巨石后行走数步,而且面不更色,气不喘嘘才算合格。当日,李威光骑、射、拳、脚各科表现俱佳。最后轮到考“掇石”。只见他站在一座重达300之石狮子前,突然马步一沉,“嗨”的一声,把石狮子高举过头,托稳停留片刻,略一行走,正准备放回原处,不料手中一滑,石狮子竟侧翻在地。说时迟,那时快。好个李威光,随即飞起一脚,把石狮子顺势踢出丈余,动作潇洒利落,一气呵成,手脚连贯,丝毫不露失手痕迹,反而被监考官称赞这一招为“狮子滚球”。顿时场上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走下考场,李威光返回脱靴时才发现,刚才应急的那一脚,竟把脚背、脚趾踢得血肉模糊。此事以后流传开来,成为美谈佳话。乾隆四十二年(1778年),李威光调任广西提标左营出任游击之职。以后,又调往浙江黄岩镇任标水师中军游击。后来,晋升福建烽火门参将,官居正三品。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台湾天地会起义。李威光率领漳、泉州义勇前往台湾,将天地会起义镇压了下去。事平以后,李威光因军功晋升一级,记功两次,又升任台湾安平协水师副将,随后,调往福建闽安任职协副将,以从二晶官衔代理海坛、南澳总兵。不久,受乾隆帝诰封四世武功将军(从二品)。以后,因疾病缠身而辞任归乡,最后在家乡去世。...

3 0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