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0)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20)
学位论文 (5)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2)
2010(1)
2007(1)
按来源分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5)
其它(5)
客家文博(1)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1)
北方音乐(1)
韶关学院学报(1)
音乐创作(1)
中国音乐(1)
戏剧之家(上半月)(1)
中国西部科技(1)
无形的心碑:客家筝曲《崖山哀》的音乐特征及文化内涵
作者:黄露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汉乐  客家筝  《崖山哀》  演奏风格 
描述:参与汉乐合奏形式和工尺谱的演唱(口传心授方法的保留)对学习客家筝风格特点的重要性,以及客家筝演奏中必须掌握的即兴演奏规律;3.了解客家人的文化,历史,生活等对掌握客家筝音乐风格的必要性。
罗九香客家筝艺术风格研究
作者:陈潇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筝  广东汉乐  演奏技法  艺术风格 
描述:丰富;3,琴度出神入化;4,意境深邃高远。著名民族音乐家对他的评价是:“神功至极,匠心独具。”“其中奥妙,须言传身教方得要领。”罗九香先生客家筝有如此高的造诣,根源在于他有高水平的文化程度、多元化的知识积累、执着的艺术探求和德艺双馨的高尚情操,给后人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成功之路。
客家筝乐研究
作者:陈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汉乐  客家筝艺  文化内涵  现实意义 
描述:系列特征,将当代中国传统筝曲划分为了五大筝艺流派。这五大筝艺流派分别为:河南筝艺流派、山东筝艺流派、浙江筝艺流派、潮州筝艺流派和客家筝艺流派。其中,前四个筝艺流派都是以地域命名的,唯独客家筝艺流派例外,因客家人受大迁徙的影响,客家筝乐兼有了中原地区和南方的文化特征,成为唯一不用地域来命名的筝艺流派。本文将沿着客家民系的形成、客家音乐和客家筝乐的特点、客家筝乐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的这一脉络进行研究分析,以下是本文的主要架构:引言:阐述本文的研究动机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客家民系的形成,内容包括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及客家音乐的由来。第二章:客家音乐概述,内容涉及到:广东汉乐、客家筝的起源、代表人物、代表曲目、旋律特点、演奏技法等。第三章:客家筝乐的文化内涵,客家筝音乐风格上,融合了中原音乐风格和当地音乐风格特点,主要具有融合的文化内涵。第四章:学习客家筝乐的现实意义。结语
广东汉乐培训班传承有效性的教育叙事研究:以大埔县青少年广东
作者:曾璐莹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汉乐  培训班  传承  有效性  叙事研究 
描述:简称“汉研会”或“汉乐研究会”)为了培养后继人才,每年暑假开办的青少年培训班,是一个典型的传承个案。本研究从叙事研究的方法切入,首先,通过对教育叙事的内在结构、主要特征和相关范畴的解读,形成对教育叙事的整体理解。其次,主要以汉乐研究会、授课教师、学生、家长为叙事研究的对象,以不同角色的个案方式来呈现研究文本。第三,是研究者对不同个案所形成的“叙事材料”进行研究。叙述材料包括教师自己所叙述的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学生的学习感悟,家长的态度等。笔者将通过访谈、观察和听课以及教师过去所积累的文本来获得叙事材料,另外也包括笔者在现场研究时所做的笔记,以及与不同被研究对象的接触中所发生的特别实例。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来撰写,按照一定的角色来叙述并“透视”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故事与体验,同时把自己融入到论文中,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对青少年广东汉乐培训班这种传承机制进行分析和解读:具有哪些优势、存在什么缺失、传承模式是否有效。从而将其体系化,提出对于民间音乐保护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改进的对策,为青少年广东汉乐学习的系统性开展提供一种借鉴的方式。
客家民俗仪式中的音乐班社考察研究:以广东大埔县中军班为例
作者:罗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野考察  中军班  客家民系  民俗仪式  广东汉乐  民间班社  认同作用  音乐民族志写作 
描述:。因此,基于上述“整体观”视角,再结合“口述文本”、“现场文本”以及“文献文本”的综合运用,本文,笔者一共选取了三类仪式中的七个仪式个案进行现场观察。在这七个民俗仪式中,通过对仪式中的“家庭”建构、“宗族”建构以及“信仰建构”的分析可知,仪式主要是要建立客家人对客家民系的认同。因此,中军班和中军班音乐都是建构和强化认同的重要手段。首先,因为中军班在人员构成以及组织制度上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套体系保证了中军班能为仪式提供一套较稳定的仪式音乐,所以,中军班成为仪式中重要的班社组织。其次,在仪式程序中,“锣鼓吹”、“八音”以及“丝弦乐”的活态演绎,因为使用在不同的仪式程序中而具有了“近-远信仰”特征。仪式主持者正是借用了“中军班”音乐的这种特征去达到、并不断强化客家人对本民系文化传统及信仰系统的认同。同时,“广东汉乐”在仪式程序中以中军班为依托,以民俗仪式为支撑的形态传承,成为汉乐之所以能在民间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