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6)
学位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10(1)
200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
今日农村(1)
岭南文史(1)
民族研究(1)
中华民居(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屏東六堆地區客家祠堂匾聯文化內涵研究
作者:鄧佳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祠堂  匾聯文化 
描述:聯內富贍的歷史人文事典,記錄並保留這些隨時可能跟著夥房拆除而成為歷史遺跡的文化遺產。第一章是緒論,敘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預期目標、研究方法、研究的範圍和可能遭遇的困難與限制。第二章為名詞釋義與文獻探討。第三章為堂號與廳對(含門對),透過深入地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堂號,均為祖先望出之所,另有以來臺開基祖大陸原鄉地名為堂號,或者是以先人功業、事蹟為典,後人引以為光榮而自立的堂號。再者為兩姓氏結合所產生的新堂號,研究者發現十筆有趣的新堂號,而多數的新堂號,仍是因為招贅的關係而產生。至於廳對、門對,則是各個姓氏光榮的人物表徵,各姓氏均以自家引以為傲的人物事典嵌入聯語之中,其中以人物的人品氣節、文章科名為首選,顯見客家人極為敬重文明聖賢。第四章為棟對與燈對,其中棟對可視為各姓氏尋找自己生命起源的「基因密碼」,顯示客家人有著強烈的根源意識;燈對,則可以看出先人對於後代的祝福與訓勉,亦可顯見客家人重視有無後嗣承祧的問題。第五章為阿公婆牌附近的對聯與窗詞、門詞、廊間詞。由阿公婆牌附近的匾聯的研究,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客家人廳下空間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也間接反映在這些對聯的內容之上。窗詞、門詞、廊間詞,則可以一窺客家文化多面向的文化特質。在各類的研究之中,仍可發現,客家文化是以「耕田讀史」為核心主軸而發展,誠然,這項文化特質,顯然亦與客家人長期遷徙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反映在個人身上,於是,在性格上,客家人勤勞節儉、刻苦耐勞;在人倫關係上,客家人敬祖睦宗、長幼有序;在社會意識上,客家人團結、要求與人和睦相處、能忍讓;在品德操守上,要求人品氣節更勝於富貴,並且敬愛自然萬物。然而,擁有富贍歷史人文事典與耕田讀史優良文化傳統的客家匾聯文化,正面臨著空前的浩劫,以極快的速度消失、崩解之中,而這個現象不但值得相關政府單位注意,更值得每一位客家子弟反省、深思。
客家祠堂文化研究:以陆川祠堂为例
作者:潘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祠堂  文化  符号  功能  和谐社会 
描述:系着本族群的生存发展。客家祠堂是一种中原文明的文化观念构造,是迁徙异地的中原汉民族保持原有文化传统并同时具有迁徙特点的文化符号表征系统,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态之一,其强大凝聚力和巨大包容力正是基于汉文化属性规则之上,是中原汉文化话语权的表达。祠堂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意识控制方式,将伦理观念和生活民俗高度融合了起来,建造祠堂和创建祠堂文化的人们,生活在其中就会秩序井然,地位分明,增强祈求美好未来的自信心与活力。如此这般,文化行为和建筑空间两者的关系在祠堂中得到了巧妙处理,散发出浓厚的传统道德伦理文化意味。客家祠堂文化具有汉民族的深层特性,体现了中原汉文化严格的内部结构系统与有效灵活的自我改善机制,是中原汉文化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时间上的发展形态之一。祠堂文化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是宗族制度与民俗文化的结合。国家意识形态通过祠堂文化的手段得以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并由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牵引而形成话语结构和空间秩序。因此,客家祠堂文化的传承发展,必然是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一致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在公民社会环境中实现文化自省自觉乃至自强,唯有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客家族群地域文化才得以更大的推动和发展,客家文化才能获得文化意义上的民间自治,从而完成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融合而成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又一次文化蜕变。客家祠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中华文明的反省与自我调整,这既是文化变迁的发展规律,又是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需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