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61)
学位论文(115)
会议论文(2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361)
学位论文 (115)
会议论文 (22)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4(1392)
2013(11)
2012(8)
2011(18)
2010(15)
2009(13)
2008(19)
2007(5)
2006(6)
199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6)
装饰(3)
地图(2)
科技广场(2)
作家杂志(2)
大众文艺(理论)(1)
理论建设(1)
设计进化论2006国际设计研讨会(1)
体育学系(所)刊(1)
體育學系系刊(1)
台北市客家文化治理策略之研究-以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为例
作者:邱郁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形化  台北市客委会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客家文化治理 
描述:化主題公園與臺北市客家社團間協力互動之文化治理模式,透過此一文化治理模式,分析臺北市客家文化治理之方式與可行之策略。研究發現包括:(1)對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之「文化意象」、「文化建構」、「文化
明清永定客家土楼的美学研究
作者:刘存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建筑功能  明清时期  客家文化  美学思想 
描述:画论的相关知识,对明清时期的土楼建筑进行一次系统的美学分析,论文除绪言摄领全篇,提出论题与纲目以外,其余五章围绕一个“美”字展开:第一章是概述,对土楼的分布、类型、功能作一较为直观的论述;第二章说明土楼的“根”在中原,并对土楼的演变作了阐述。第三、四章,即“土楼的建筑与工艺之美”和“土楼的自然环境之美”,这两章是本论著的重点,在这两章里,我充分利用美学的相关知识及亲临土楼的切身感受,对土楼的施工、构成、空间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研究,勾勒出在“美”的聚光灯下土楼的另外一番景象;第五章是“土楼的人文之美”。土楼不是空中来穴,也不是无根之木,而是一定历史文化的产物。通过这一章的阐述,了解了土楼的民风民俗,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蕴藏于土楼的丰厚的客家文化,上述五章以结论告终。除五章之外,附录“明清经典土楼撷英”、“图表”,以备读者检索。<br>
梅州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孙晓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客家文化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描述: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研究梅州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r>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阐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理论准备和概念界定。第三章对梅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现状特点和办学绩效进行了分析。第四章重点分析了梅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第五章提出了推进梅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第六章是结论与讨论。<br>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br> 研究表明,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在校生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方面,梅州市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具体的情况是:梅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教育资源不断得到优化,办学投入进一步加大,推动转移农村新增劳动力的数量逐年增长,这些情况表明,梅州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推动梅州市和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br> 研究表明,从梅州市和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看,梅州市的中等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办学经费存在供需矛盾,导致办学基础偏弱;民办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梅州的比重偏少;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偏少,年龄结构偏大,专业师资、特别是“双师型”的教师不多,相当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br> 研究表明,为进一步推动梅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发展全市的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可考虑的对策建议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应加强统筹与协调,加强宣传与监督,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学校应注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学分银行,助学解困等方面,创出具有梅州特色的新模式。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应根据办学的需要,认真培养,大力引进,大胆重用。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梅州和全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规律,合理的设置专业与课程,并在此基础上,集中梅州的各种资源,争取办好几间具有示范效应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梅州市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郑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客家文化  文化旅游  广东梅州 
描述:地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r> 梅州是以客家文化为特质要素和内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赋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客家热”的发展和“中国客家文化旅游”的兴起,梅州旅游业蓬勃发展。2005年梅州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后,梅州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梅州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梅州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br> 本文以梅州市为例,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回归方法,综合研究旅游业与经济增长问题。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计量方法,重点研究梅州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br> 通过以上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协整检验表明:梅州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梅州旅游业发展促进梅州经济增长,梅州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发展的带动作用则没那么明显。同时在加快梅州市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上,本文提出:科学规划,实施优先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整体经济规模;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增大旅游消费经济总量;扩大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挖掘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加强区域合作,着力培养区域经济增长极;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实现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br>
四堡传统建筑环境与雕版印刷文化保护研究
作者:王铁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筑遗产  福建  四堡古建筑群  雕版印刷文化  客家文化  闽西文化 
描述:本文主要研究建筑遗产的非物质文化环境的保护理论和方法。建筑遗产作为人类不可再生的资源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建筑遗产的文化环境由于它的“非物质性”往往被忽视,但它却是重要的历史信息。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和民俗学的角度来剖析其重要性和保护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文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北  客家山歌  演唱艺术  客家文化  山歌文化  装饰音调 
描述:色的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 本课题试从粤东北的现状、客家源流及客家传统文化入手,探究客家山歌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分析了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语言特征、体裁划分、音乐特色和传承方式,进而提出“绕绕韧韧”的唱腔风格、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腔、丰富多彩的衬词运用、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是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并以三位民间歌手为例初步归纳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文章分为四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 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理由、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粤东北客家传统文化中的客家山歌 本章从粤东北的概述、客家源流,客家传统文化谈到客家山歌,意在指出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客家传统文化中的山歌,我们应当把客家山歌放置于客家文...
张资平恋爱小说与客家文化
作者:卢红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资平  客家文化  恋爱小说  山歌  欲望  贞洁  处女 
描述:恋爱小说的影响,主要从三方面论述:客家山歌、山歌和婚外恋两者的关系以及山歌与张资平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关系。第二部分从文本入手,分析小说中的两性关系。这部分主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作品中的两性关系:现代的追求与传统的禁锢。第三部分从文化角度出发,试图对张资平恋爱小说作一个文化阐释。这部分分两节,第一节通过郁达夫与张资平的爱情观的比较,指出张资平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爱情观:既要有肉体的绝对贞洁,又要满足男人的本能欲望。第二节是分析客家文化视野下的女性价值观,主要从客家地区妇女的地位入手,分析小说中贞洁观、两性关系以及女性所钟爱的对象,进一步分析它们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
永定土楼世遗地景观中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李俊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土楼  世遗地  景观  保护  传承 
描述:,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考察,对永定土楼世遗地的相关概念及基本概况进行阐述。(2)对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内化
赣南宁都中村傩舞文化研究
作者:王龙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都  傩舞  舞蹈生态学  文化功能  客家文化  发展 
描述:泛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折射出客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是积淀厚重的客家传统文化宝库。本文以赣南宁都县黄石镇的中村傩舞为考察研究对象,期望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作业,将宁都中村傩舞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维系统中进行宏观的、历史的、综合的考察。着重对民俗祭祀仪式中的傩舞文化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类,试图将仪式中傩舞的表现形式、风格特征和形态特质立体地呈现出来,最终揭示其在特定民俗时空场域中的特征及傩舞背后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和价值功能。论文包括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目的和研究方法。论文一二两章节主要描述了宁都中村及中村傩舞的相关状况,包括对宁都中村傩舞表演的程式程序、典型舞畴的细致纪实和分析等。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笔者试图在一二章节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资料和研究方法,从具体描述走向文化意义层次的解读。第四章则是站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探究宁都中村傩舞的当代变迁及成因,并以“文化自觉“的理念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地方产业通路建构之网络治理探讨:公馆乡红枣产业为例
作者:黄宏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产业  通路  网络治理  公馆乡  红枣  客家文化 
描述:門、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互動對紅棗產業通路角色功能;四、探討公館鄉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關係以及未來發展。本研究使用質化研究,將透過文獻資料回顧,瞭解以影響通路建構和網絡治理互動概念進行訪談。使用深度訪談對公部門、營利組織以及第三部門行動者進行訪談,瞭解紅棗產業通路建構過程中的互動狀況。在研究當中,也向地方文史工作者進行訪談,更能夠得知紅棗產業的發展概況,以及影響紅棗產業通路建構之因素。故此研究訪談人數15位,公部門2位、營利組織6位、非營利組織2位、棗農2位、地方文史工作者3位。最後整理三個部門之間互動層面,再與文獻理論對照,提出紅棗產業通路網絡建構研究發現與建議。研究發現,紅棗產業通路建構過程,受到大陸紅棗乾進口影響,使得紅棗產業轉型觀光果園市場,從主要乾果市場轉變成為鮮果市場,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或者中盤商不同,也建構不同的通路。然而通路建構過程之網絡,公部門、營利組織以及第三部門行動者互動,專業能力以及資源的分享,於鮮果通路銷售時建立運銷制度以及產品篩選,而在乾果部分對產品進行創新、研發,轉變成為商品,而公部門是以政策補助,第三部門成為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議平台,成為建構通路過程中的橋樑。最後,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的結合,在紅棗本身與客家飲食層面是很難搭配的,而是導入客家元素於整體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環境,或者在紅棗相關體驗活動,結合客家意象進入,更能夠使消費者瞭解紅棗產業與客家文化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