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2)
期刊(187)
学位论文(65)
图书(17)
会议论文(4)
视频(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2)
期刊 (187)
学位论文 (65)
图书 (17)
会议论文 (4)
视频 (2)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245)
2013(75)
2012(98)
2010(77)
2009(38)
2008(49)
2006(16)
2004(4)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59)
对外大传播(4)
源流(3)
乐器(1)
中国经济周刊(1)
四川戏剧(1)
江西食品工业(1)
江西教育(1)
中国食品与市场(1)
华章(1)
改革开放与龙岩发展
作者:杜乔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改革开放与龙岩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赣南区域经济与旅游业发展(1978—2005)
作者:廖燕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区域经济  旅游业  发展 
描述:出明显的政治色彩,有关部门也没有以旅游业的发展来当作经济发展的指标。第二阶段是以赣南旅游业真正开始发展的1989年为序,在该阶段里,赣南被列入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变,从而促使
贺州客家与瑶族族群关系研究
作者:李叶青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贺州  客家  过山瑶  土瑶  族群关系 
描述:是在明末清初时期,是桂东客家人数最多的地区。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论述了贺州客家与瑶族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四个阶段的族群关系,并着重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阶段。客
川西平原古镇的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林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川西古镇  客家文化  社会文化变迁 
描述:乡镇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转型,可以看到乡镇、地方政府和国家在政治制度变迁中的关联,通过对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村民自治等政治运动的分析,笔者发现乡镇政治的变迁实质上就是
龙岩拟建“客家论坛中心”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为联系海峡两岸客家的亲情乡情,福建龙岩市拟在连城建设“海峡客家论坛中心”。该项目以“论坛中心”主会场为龙头,辅助建设客家名人馆、客家文化博物馆、客家民俗风情演艺广场、客家步行商业风情街等配套设施,总投资预计将达到5000万美元。龙岩位于福建西部,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和台胞重要祖籍地,全市280多
马来西亚关丹客家公会拜访团来岩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以马来西亚客联会顾问黄志仁先生为领队,马来西亚客联会副会长叶运兴先生为团长的马来西亚关丹客家公会拜访团一行28人,取道厦门,昨天傍晚抵达我市访问。 关丹位于马来西亚半岛东南部。关丹客联会成立于1935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丹客联会与闽西客联会之间交 往甚密。老友新朋见面,备感亲切。宾主双方介
滨海客家将成为客家研究新课题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梁婷/文 齐洁爽/图 “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说起客家人,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大山里的围屋,客家似乎一直都与大山脱不了干系。实际上,查阅客家人历史大迁徙路线,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少客家人还来到了闽西、广东等沿海地区,为沿海地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比如深圳这座滨海移民城市,其原住民的60
湖镇将投资1.5亿元建客家文化村——今年以来引进39宗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走进博罗县湖镇,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镇文化中心开始装饰内外墙,农产品集散中心基础工程正在铺开,600多泥砖房户新房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以来,湖镇以博罗县开展的“四个建设年”为契机,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各项工作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年引进39宗
文学视野中的客家学术研究 ――评马卡丹新著散文
作者:张永和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盛夏酷暑,汗流浃背。但读中央文献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马卡丹新著散文集《客家名镇客家村》,犹如一股清风拂来,令人顿感神奇、惊喜而又凉爽、舒心。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把人们感觉比较枯燥的学术研究也注入新的甜润的思维活力,让古老历史给人立体的景观和形象的解读,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作。 “是那么遥远的动乱年代,是
上杭客家古建筑――祝三倍举人府
作者:郭子雄 丘才香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祝三倍举人府――杏香楼,坐落在上杭县中都镇睦邻祝三倍村,由清朝嘉庆年间举人企华(字春三,号竹坡)于公元1849年所建,是目前上杭丘姓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祝三倍村中间有一口大井,井水清澈见底,几百年来全村人都吃这一口井水。井旁有一块大坪,坪与四口池塘 相连,井旁一条石砌路靠着50多米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