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7旬翁甘当义务文物普查员叶伟生退休后遍寻惠阳古遗迹,拟出书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叶伟生在查找资料。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叶伟生(右)在围屋了解情况。 惠阳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阶段现已接近尾声,普查人员共实地调查了文物遗址94处,新发现了80处。惠阳区文广新局局长叶茂庭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一位老人的辛勤付出分不开。这位老人叫叶伟
将军故里秋长客家文化奇葩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秋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促进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严艺超 龙生财   12月22日,“惠州边界行”采访小组进入秋长时,大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份辽阔和诗意,形容秋长
刘善群:客家研究拓荒牛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俞祥波 文/图 11月10日,年近八旬的宁化客家研究学者刘善群完成《记忆?晚年之乐》的初稿。该书记述了他近十年来的学术求索、客家联谊和家庭生活。 70岁时,刘老写了一本《记忆》,讲述了自己70年的人生历程:童年时代、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学术研究、家庭生活。真实,又有深入的剖析与总结。
客家凉帽绝活尚在前景堪忧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进布吉甘坑村,你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观所倾倒——一家老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入学堂的孩子,无不秉着一手制作客家凉帽的手艺。从乾隆年代开始的200多年间,凉帽手艺的传承就如同村后的那片单竹林一样连绵不断、枝繁叶茂;就如同当地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所唱:“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
张恩庭:二十余载殷殷客家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俞祥波 距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开幕越来越近,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张恩庭更加忙碌。世客会期间,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要举行落成典礼,客家联谊馆、族谱馆、图书馆“三馆”开馆,“三馆”的资料收集、布置,倾注了张恩庭很多心血。“宁化县总共有215个姓氏,人较多的姓氏有160多个,
从客家娃到“中国多宝鱼之父”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雷霁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鱼类养殖专家。图为11月2日他在上海海洋大学作学术报告。 2011年4月,雷霁霖院士与夫人马翠萍教授回宁化省亲,向母校宁化一中捐资10万元设立奖学金。 11月6日,山东省召开科技兴农大会,福建省宁化籍中国工程院院士、
客家文化架桥梁 梅台合作展新篇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作者:范琛 柯鸿海 罗伟章 刘海祥 张海燕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新竣工的世界客都大道。资料图片 清朝康熙年间,一批嘉应州(今梅州市)居民携家带口,乘船下韩江,经汕头、厦门、澎湖等地,最终在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登陆,成为最早迁徙至台湾地区的客家人。数百年间,客家人在祖国宝岛台湾辛勤耕作,筚路蓝缕,繁衍子孙。如今,梅州台湾两地的客家人隔海相望,道不尽的依旧
弘扬客家文化共建幸福家园 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开幕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汪洋宣布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开幕。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期间,经贸交流和招商推介签约现场。(高讯摄) ●汪洋宣布开幕许嘉璐饶颖奇黄华华李嘉致辞曾宪梓叶克冬张铭清周镇宏徐少华招玉芳温兰子等出席朱泽君主持  ●梅州获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牌,两岸青年共宣
从闽西迁出的客家人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题记 正是桐花绽放的季节,南国浸透着温润的风。奔腾逶迤的山冈上、丘陵间,高大的油桐树绿意葱茏,亭亭如盖,雪白的桐花从树梢间飘落,悄无声息,洒满大地。 带着牵挂向往,心怀憧憬敬意,2014年4月12日至24日,在闽西客家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