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56)
期刊(141)
图书(34)
学位论文(18)
会议论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56)
期刊 (141)
图书 (34)
学位论文 (18)
会议论文 (3)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2)
2014(198)
2013(43)
2012(82)
2011(43)
2010(30)
2009(16)
2007(10)
2006(5)
2003(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90)
其它(28)
客家研究辑刊(16)
八桂侨刊(7)
东南亚研究(3)
中华魂(1)
台大法学论丛(1)
华人时刊(1)
东南亚纵横(1)
作文世界(1)
越南坚江省迪石市的华人经济
作者:阮孟强 阮明玉 陈金云 黄汉宝  期号:第4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南  坚江省  迪石市  华人经济  价值观  经营管理理念  经济结构 
描述:。迪石市是连接内地与富国和坚海两个岛县、内地与河仙省和柬埔寨王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交通枢纽。在本文中,我们希望通过对迪石市华人经济生活的探讨,将有助于对南部地区华人的研究。一在迪石市的华人有潮州、广府
历史悠久的“南华又庐”
作者:丘晖华  期号:第4期 来源:作文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华  历史悠久  梅县  侨商  南口  建造  阳光  客家民居  枇杷树  占地面积 
描述: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爸爸妈妈带我到梅县南口镇南华又庐参观,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听说南华又庐是当时一位有名的侨商建造的。
越南的饮食看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作者:刘志强  期号:第9期 来源:东南亚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越南  文化交流  地区间  国家  法国军队  东南亚地区  中南半岛 
描述:、农业和海产品上,越南都与中国南方相近,尤其是在历史上中国南方人不断地迁居越南,越南也接纳了不少广东、云南和客家人的饮食传统,因而在材料和调味上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烹饪方法也与中国南方相似,以煎
马来西亚华人家庭语言的转变
作者:洪丽芬  期号:第3期 来源:东南亚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人  语言转变 
描述:。研究证实,马来西亚华人的家庭语言正处于从华人方言逐渐转向华语和英语的历史性过渡中。
塔希提岛上华人选美
作者:龙均  期号:第18期 来源:华人时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塔希提岛  华人  中华会馆  黑珍珠  海外领地  热带水果  土著人  草裙舞  热情奔放  地华 
描述:姿热情奔放、欢快迷人。因此,塔希提岛也是世人眼中的旅游天堂。 岛上主要以土著人、法国人及华人为主。当地华人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移居生活在此,其中以客家、潮州人为主,也有不少台湾人,大概有2万多人。经过长时间的与当地土族人混合联姻,出现了许多混血儿。几年前,当地华人已联合组成塔希岛中华会馆,帮助当地华人
客家民居的璀璨明珠——南华又庐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位于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的南华又庐,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结构,房屋外观宏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屋内分二楼共八堂,左右各配四堂,又称“十厅九井”,屋内各堂可独立可连接,更有“屋中屋”之称,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丽容)
印尼山口洋的客家人:海外客家人的社会变迁之一
作者:曹云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人  客家人  社会变迁  文化适应  政治参与 
描述:迁和文化适应,探究他们的生活方式,研究这里的客家人与其他华人的差别。
香港新界客家的基督徒心灵和华人精神
作者:郭思嘉 何小荣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督徒  客家  精神  华人  心灵  香港  现代建筑  东北部 
描述:在新界的东北部,距离粉岭火车站和粉岭新市镇住宅区不到1英里处,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村庄非常引人注目,其主要原因是在主干道边的教堂——一座蓝灰色的现代建筑跟周围用石头砌的平房、菜园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个村庄名叫崇谦堂。这里的住户超过90%以上都是客家人和基督徒。
“侬族”考
作者:清风  期号:第3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汉族  海宁  越南  退伍军人  天津条约  法国  广西壮族  少数民族  族源  边境贸易 
描述:海宁侬”)。这二依之间其同异何在、源脉何来,本文作些初步探讨。一、族源、名称(一)“海宁侬”族源于中国汉族。海宁地区原居住着大批汉人,他们自称“艾人”,“山支”意思是“山林里的人”,实际是讲艾话(客家语)的汉人。17-20世纪期间,从广东的钦州、廉州(今北海、合浦)、防城、灵山一带先后移居该地。其中一些人是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遭到清政府的镇压和驱逐,于1849一是863年间,被迫迁居到海宁地区。钦。廉、防、灵地区(今属广西)原本早已有客家移居,(太平禁牢记)载,廉州“俗有四民,一日客户,解汉音,居城郭、业商贾。”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亦有类似记载。明末清初,客家起师抗清,由于清兵大举进攻,清王朝统一全国,客家人兵败而被迫迁移,一部分人从广东的东部和北部分别迁到中部及南部滨海地区。为此,许多客家人移居在高州、雷...
近代西方法对台湾华人的影响
作者:王泰升  期号:第3期 来源:台大法学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人  台湾  华裔  继受西方法  中国  国家实定法  殖民地  宪法  法律专业人员  立宪主义  国民党  民商事法  习惯法  旧惯  美援 
描述:,而從一九四五年之後,將其成品-中華民國法典-攜入臺灣,與第一批華人移民,共同在臺灣的政經社條件下,推動這套以西方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爲內在理念的國家實定法。以憲法爲例,日治下的福佬及客家族群,受困於殖民統治及戰前日本的專制體制,對立憲主義僅有初步的認識與實踐。而經歷近代中國內戰烽火的外省族群,在訓政時期的黨治體制底下,又何嘗能享有立憲政治呢?不過,於共同走過兩蔣的威權統治後,今天臺灣的華人已相當能落實立憲主義憲法。至於民商法方面,福佬及客家族群於日治時期已頗爲熟悉歐陸式民商法制度,外省族群中亦有許多人於遷臺之前即具有運作西式民商法的經驗,故伴隨著戰後臺灣經濟的蓬勃發展,及現代工商業社會的形成,臺灣華人已大多能接受這套繼受自西方的民商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