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00)
期刊(720)
视频(149)
学位论文(143)
图书(68)
会议论文(26)
人物(18)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100)
期刊 (720)
视频 (149)
学位论文 (143)
图书 (68)
会议论文 (26)
人物 (18)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49)
2014(1036)
2013(390)
2012(415)
2011(421)
2010(300)
2009(168)
2008(160)
2006(52)
2004(26)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4)
闽西日报(312)
赣南日报(126)
深圳侨报(39)
客家文博(16)
福建史志(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3)
今日南国(1)
广西教育厅汉语方言调查工作组(1)
破旧客家围屋将变身文化景点
作者:  伍建邦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新桥世居客家围屋改造施工现场。 “新桥世居客家围屋改造项目景观工程已经完成25%,预计在今年6月18日举办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前可完成并交付使用。破旧客家围屋将变身都市休闲文化景点和龙岗国际低碳城亮点。”5月11日,记者专程来到新桥世居客家围屋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
剪纸集 中国客家民间风情
作者:林爱芳作  来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剪纸集 中国客家民间风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客家方言话同音字表
作者:广西教育厅汉语方言调查工作组编  来源:广西教育厅汉语方言调查工作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客家方言话同音字表
罗香《宁化石壁考》的当代价值
作者:刘根发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价值  罗香林  石壁  客家学研究  客家研究  罗文 
描述:一代客家学宗师罗香于民国36年(1947年)发表《宁化石壁考》①(以下简称“罗文”),正式将石壁作为客家学的研究对象,是为石壁客家研究的拓荒之作.开启了石壁客家研究先河。本文试就罗文对当代客家学研究的价值作一分析。
北京举行第一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率闽
作者:施台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1月12日至14日,第一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率领闽西代表团参加了这一盛会。 第一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与中华
闽西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以永定县宗祖崇拜为个案
作者:林凤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祖先崇拜  宗祖崇拜  历史实践  权力结构 
描述: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而发生变化的,更是引起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以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为主要理论架构,基于福建省永定县宗祖崇拜
客家采茶剧团在赣县梅林表演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繁荣乡村文化生活,从5月14日起连续9天,由赣州市客家采茶剧团精心编排的10多部古装采茶戏在赣县梅林村上演,当天演出就吸引了周边村民500多人前来观看。特约记者曾正东摄 图片注释: 图片1 :
五华县的客家擂茶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华县  客家人  擂茶  梅州地区  饮食保健  普通人  习俗  乡镇 
描述:据调查,梅州地区多数乡镇都不见擂茶习俗,但是靠近揭西、陆河的五华县南部的乡镇如棉洋、桥江、梅林、龙、硝、丁畲一带的客家人还有吃擂茶的习惯。当地群众把这项习俗作为一种饮食保健和热情待客的重要方式,到今天,普通人家都还在坚持做擂茶。
范文
作者:范文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范文
桃园县龙潭乡环境色彩调查记录与改善策略 -以三坑、三
作者:刘颖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龙潭乡  客家聚落  观察技法  人工色彩  场所精神  自然色彩  环境色彩 
描述:適宜的環境色彩計畫,以提供未來該區域色彩規劃與實作的依據。

我們採用所謂的「觀察技法」,即以完全參與者的角度,來觀察與記錄場所的環境色彩。我們將場所的自然色彩與人工色彩加以拍攝並作比色記錄,並且繪製水彩畫來驗證環境的基調色彩,以做為未來環境色彩計畫之參考依據。然後參考Jean-Philippe Lenclos與Dominique Lenclos的環境色彩著作案例,並以諾伯休茲(C. Norberg-Schulz)的場所精神加以闡釋所記錄的環境色彩,進而找出不協調的人工色彩並建立適宜的環境色彩計畫。

經過調查與研究,我們發現,這三個村落有許多相同的元素,如傳統建築與古道等等。這些結構組成鄉土性的色彩,而這些鄉土性的人工色與環境的自然色形成此區域特有的基調色彩。因此,我們建議,減少彩度過高的人工色運用且盡量使用原生色彩與材質,以順應當地的基調色。如此,才能和諧融入並呈現當地環境色彩的獨特性。我們也詳盡的列舉三個村落中,現有和環境基調色彩不協調的人工色彩,並提出改進的方案,以提供未來此區域進行色彩改善的參考。我們相信,我們提出的環境色彩改善計畫,將大大提升此區域的環境與旅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