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
期刊(24)
学位论文(7)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
期刊 (24)
学位论文 (7)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4(25)
2013(7)
2012(11)
2011(2)
2010(4)
2009(1)
2008(4)
2007(1)
2006(4)
2004(1)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3)
大众文艺(2)
闽西日报(2)
乡镇企业科技(1)
语文研究(1)
嘉应学院学报(1)
源流(1)
建筑与文化(1)
东南文化(1)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
清末民初一个粤东地方读书人的历程:以罗师扬(1866—19
作者:梁敏玲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读书人  清末  个案  粤东  初一  清季民初  政治机构  种地 
描述:清季民初,有大量的读书人长时间在地方活动。他们大多在清末考取或捐纳了一定功名,却不足以谋得较高的官职,通常只是充任地方上的塾师。这类人士到了民国也往往只在当地的政治机构中任职。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并活跃于种种地方事务之中,在当地影响深远,而他们的一生,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局。
成都攻略 最值得推荐的59个地方 最值得品尝的29种地
作者:司林  来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成都攻略 最值得推荐的59个地方 最值得品尝的29种地
土楼:一种地方性人文生态的表述范式--以福建省永定县客家土
作者:彭兆荣  期号:第5期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楼  制度  宗族  地缘 
描述:的分析。
客家梅菜扣肉的传说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话说中原汉人南迁后,为求生存,生活贫寒。 一日,有个姓卢的娘子正开荒种地,身边的小孩饥肠辘辘。这时有个仙女从天而降,安慰娘子,并拿出一包菜籽。娘子问:“姓甚名谁?”仙女答:“广济苍生,何劳报答,姓梅是也。”
基于永定洪坑土楼传统民居的现代场所设计研究与实践
作者:胡洋  期号:第1期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居文化  形态  场所  再生 
描述:土楼平面、剖面及立面为基础,以开放的态度借用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合理化的创新,是为一种地域性建筑设计之路的探索,使得传统民居场所在现代公共建筑中得以可能再生。
论文化整合与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
作者:江金波 司徒尚纪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文化整合  梅州  客家文化  客家研究  客家民系  历史渊源  学术水平  文化特性  历史范畴 
描述:成的、具有独特的方言、习俗及其它文化特性的汉族民系。显然,客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种地域现象。因此,在研究客家时要明确区分客家人、客家先民、客家后裔等概念。[第一段]
思忆母亲
作者:丘文  期号:第6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亲  海南岛  兴修水利  生产队  幼儿园  兄弟姐妹  公安机关  经济困难  面组织  女青年 
描述:村时,是第一个高中学历的女青年,她知书识礼,善解人意,处事兼前顾后,热心帮助乡邻,口碑很好,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很尊重她,还选她做了生产队长。母亲一面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耕山种地,协助村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一面照顾我
广西客家山歌的传承发展研究
作者:梁远帆  期号:第7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山歌  传承 
描述:广西客家山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但目前面临着传承和发展困境,客家山歌的保护性开发和推广要找到一种切合文化发展规律的途径,解决好保护和创新的关系;同时,通过强化年轻一代客家人对于客家山歌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使这种地域文化能够长久地寓于民间.
客家地域文学的乡土性及其人文思想研究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学  客家情怀与情调  乡土性  人文思想 
描述:客家文学是一种地域文学。它包括客家文人文学与客家民间文学。它凸显了浓郁客家情怀与客家情调;描绘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生存环境;深刻地蕴含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标识而被认同。客家文学映射了客家社会的乡土性与客家特有的人文思想。
客家话与赣语及闽语的比较
作者:邓晓华  期号:第3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语  客家话  赣语区  客家方言  客赣方言  语音特征  客方言  南方汉语  语言研究  文化接触 
描述:客家话与赣语及闽语的比较邓晓华客家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它是由北方汉人区域文化、南方汉人区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这三个文化层面互动合成而来。客家文化团体与其他文化团体的文化接触,并不是一个因子从一种文化转换到另一种文化,而应是不同文化团体互动下的持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