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27)
期刊(567)
学位论文(126)
图书(30)
视频(17)
会议论文(16)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427)
期刊 (567)
学位论文 (126)
图书 (30)
视频 (17)
会议论文 (16)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7)
2014(783)
2013(291)
2012(291)
2011(256)
2010(195)
2009(131)
2008(106)
2006(31)
2004(17)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20)
其它(156)
深圳商报(36)
地图(6)
福建乡土(5)
农业考古(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
建筑与文化(1)
中学生百科(1)
民间碑刻与乡村社会生活变迁:以明清时期大埔县湖寮双为例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碑刻  乡村社会  客家  宗族  明清时期 
描述:本文以大埔县湖蔡双发现的20余通碑刻为例,揭示碑刻内容中所反映的山区生产方式的转变、乡村宗族建构过程、村民为维护良好社会风气的努力以及乡村民俗活动,认为民间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的乡村文献,对理解和研究乡民生活和乡村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村落视野中的乡村社会整合:广东梅县书的个案研究
作者:杨小柳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广东梅县客家村庄书利用村落共同体的整合因素,发动群众和外出华侨乡贤改善村庄基础设施,而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此实例,展现了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在改革开放30年巨变过程中的延续和创新,并探讨了这种延续和创新对于当代乡村社会整合的现实意义。
春天的报告
作者:廖文茂  期号:第6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锦涛  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  总书记  旅游业  永定  中华文化  景区  社会和谐  游客 
描述:游总产值18.2亿元,并通过创建"省级优秀旅游县"的验收。:锦上添花
打造客家农耕文化一直是布吉最穷村落,改造预算总投资
作者:吕婷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讯 记者吕婷 住在碉堡改装的房间内,看着火车轰隆隆经过,闲着无聊可以到田里采摘几把蔬菜……革命老区、布吉最穷村落甘村村主任钟拥军昨日透露,甘将打造为深圳本土客家农耕文化,预算总投资3.5亿元,一期工程年底完工,整个改造工程需要五六年时间。 甘是布吉最穷村落 甘位于甘新村下,
大埔县湖寮双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考察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埔县  文化变迁  社会传统  生产生活  光绪年间  何如璋 
描述:罗等各姓,对双的何姓无可奈何;二是随着何姓势力的堀起,尤其是在同治、光绪年间何如璋、何士果父子先后考中进士,成为当时官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第一段]
晚观振成楼
作者:岑毅  期号:第5期 来源:上海房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振成楼  客家土楼  永定县  龙岩市  客家人  八角  余辉  历时  椭圆  建筑风格 
描述:初冬一日,笔者随团驱车穿行龙岩市永定县道,往美誉天下的客家土楼王子振成楼。沿途只见大大小小的土楼,有圆的、方的、椭圆的、五角的、八角的、半圆半方的等等。据说,在永定县境内现有土楼2万多座,而最具土楼特色的是圆型土楼。历时4个多小时,车抵位于湖振成楼,已是傍晚5点多钟,黄昏余辉即将褪去。
社区打造客家生活元素农业产业园老屋、旧厂房将华丽“变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刘尚丽、通讯员黄荣强报道:一栋栋老屋将变成番薯、菜干、豆类等土特产展示区;原有的破旧厂房即将升级改造成为庭院式饮食、手工磨豆腐等加工区。布吉街道甘社区拟引入客家生活元素,打造一个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并成立工程施工项目指挥部,各项前期工
客家妇女的“点佛”仪式调查:以宁化县孙为例
作者:钟晋兰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仪式  宁化县  调查  中老年妇女  念佛 
描述:在闽西及闽西北一带,中老年妇女常举行接珠仪式,籍此进入念佛团体中。念佛的目的主要是积经修善业,期死后升入天界,不致打人十八层地狱;同时为全家积德,保佑子孙后代。
桃园县龙潭乡环境色彩调查记录与改善策略 -以三、三林
作者:刘颖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龙潭乡  客家聚落  观察技法  人工色彩  场所精神  自然色彩  环境色彩 
描述:適宜的環境色彩計畫,以提供未來該區域色彩規劃與實作的依據。

我們採用所謂的「觀察技法」,即以完全參與者的角度,來觀察與記錄場所的環境色彩。我們將場所的自然色彩與人工色彩加以拍攝並作比色記錄,並且繪製水彩畫來驗證環境的基調色彩,以做為未來環境色彩計畫之參考依據。然後參考Jean-Philippe Lenclos與Dominique Lenclos的環境色彩著作案例,並以諾伯休茲(C. Norberg-Schulz)的場所精神加以闡釋所記錄的環境色彩,進而找出不協調的人工色彩並建立適宜的環境色彩計畫。

經過調查與研究,我們發現,這三個村落有許多相同的元素,如傳統建築與古道等等。這些結構組成鄉土性的色彩,而這些鄉土性的人工色與環境的自然色形成此區域特有的基調色彩。因此,我們建議,減少彩度過高的人工色運用且盡量使用原生色彩與材質,以順應當地的基調色。如此,才能和諧融入並呈現當地環境色彩的獨特性。我們也詳盡的列舉三個村落中,現有和環境基調色彩不協調的人工色彩,並提出改進的方案,以提供未來此區域進行色彩改善的參考。我們相信,我們提出的環境色彩改善計畫,將大大提升此區域的環境與旅遊品質。
永定湖镇客家人的家庭组织
作者:石奕龙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永定县湖镇位于永定、南靖、平和三县的交界处,地处永定县东南部山区,包括湖、西片、新街等16个行政, 38个自然,至1994年为止,共有4813户,243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00人)。湖镇的居民均为汉族,讲客家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