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0)
期刊(112)
视频(37)
图书(16)
学位论文(1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0)
期刊 (112)
视频 (37)
图书 (16)
学位论文 (13)
会议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5(38)
2014(141)
2013(32)
2012(30)
2011(38)
2010(26)
2009(17)
2007(5)
199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5)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
炎黄纵横(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
高等教育研究(1)
情报探索(1)
求学·理科版(1)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
教育探索(1)
高中生之友(1)
客家学院今天挂牌 广东省高等院校中唯一传承客家文化的人
作者:黄蔚山 杨赐文 吴智祥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梅州今天消息 今天上午,客都梅州嘉应学院举行客家学院挂牌仪式。据悉,这是广东省高等院校中唯一一个传承客家文化的人文学院。 据了解,去年嘉应学院的客家研究院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确定为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后,编写出客家学教材、《客家民俗研究》、《客家方言》、《客家字典》等一批
台湾客家文化交流团来岩访问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昨日下午,以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理事长黄子尧先生为团长的台湾客家文化交流团一行31人,来岩进行客家文化交流,参观了永定客家土楼承启楼后,昨晚来到龙岩学院与该校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座谈。龙岩学院、市台办、闽西客联会负责人参加座谈。  & nbsp;台湾客家乡亲看到龙岩近年发生的巨
從韓國電視文化產業發展論客家電視台之經營策略研究
作者:王美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電視台  經營策略  韓國電視文化產業 
描述:設立客家專業影視人才之大專院校貳、 持續開設客家數位傳播學院參、 培養具有國際觀人才肆、 設立客家影視發展基金會伍、 儘速修改公廣法條例陸、 確立客家電視台之定位柒、 聘請明星代言推廣客家戲劇捌
用现代和声改编传统客家音乐惠州学院东北籍教授李彦潜心客家音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在惠州学院采访了她。 培养了20多名具有音乐本科学历的客家山歌传人 按照约定时间,记者来到
我市举办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作者:林蔚学 陈慧慧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昨日,由龙岩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客家联谊会主办,永定县人民政府、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闽西客家联谊会、龙岩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协办的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 国家文物局古建专 家组组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罗哲文,福建省华侨联合会副
《天籁回响》唱响广东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一本介绍客家山歌的专著《天籁回响——广东客家山歌》,日前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是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师的菊子,近年来曾在广州、河源和应邀到
古稀老人出书忙 新客家魏冬晖笔耕不辍 已作2000古体诗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魏冬晖老人正在创作。本报记者朱金赞摄 ■ 本报记者朱如丹 徐焕棠 玻璃门窗上贴满大幅剪纸,柜子上放着带蒙古族韵味的陶瓷摆件……走进魏冬晖老人位于市区江景新苑的家,一股浓郁的东北风情扑面而来。然而,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这位7旬老人书房里收藏的丰富书籍和书房地上放着的几叠稿纸。魏老伯笑着告诉记者,
基督教文化在广东的历史扩散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薛熙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历史扩散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广东 
描述:进行人口统计分析,以把握基督教文化景观的基本特质;最后,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对广东基督教文化区的形成、演变、扩张的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剖析。通过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广东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
巧手剪出客家文化的精彩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郑汉明 这是一个中等身体的女人,圆圆的脸上总是露出纯朴的笑,一对明亮的大眼睛闪烁着聪慧的光,说话声音甜润,两只手喜欢轻轻比划着,特别惹人注目。她就是宁都县旅游局干部曾晓梅。 说起曾晓梅这双手,那可是精巧着呢。纤纤小手,细细嫩嫩,握一把剪刀,随便拿一张纸,片刻之间,那纸便一下变成蝴蝶,或是蜻蜒,或是
父母担忧 生长在广州 不会说粤语 新客家第二代“白
作者:张演钦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张演钦 “我儿子在广州出生、成长快十年了,竟然还不会说粤语!”昨天,读者崔先生向羊城晚报记者诉苦。 爸妈老师同学都不讲粤语 崔先生的孩子在广州出生、长大,“十岁了几乎一句也不会粤语,也听不懂,同时也不爱看粤语电视节目。”1998年来到广州的崔先生为此挺苦恼。他想了好久,琢磨出几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