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
期刊(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
期刊 (3)
按年份分组
2014(11)
2013(3)
2012(2)
2011(1)
2010(2)
2008(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
闽西日报(3)
海峡导报(2)
健康大视野(1)
三明日报(1)
羊城晚报(1)
福建日报(1)
赣州晚报(1)
乡镇论坛(1)
摄影与摄像(1)
相关搜索词
客家五月节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味之浓…… 端午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大节。“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端午节前经过紧张而又繁忙的春耕
闽西 闹春田——客家人的狂欢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闹春田的主要内容是祭关公 闽西长汀县举河村以闹春田的方式欢度元宵(羽毛球/图) 正月十二至十四,福建省长汀县童坊镇举河村的农田里传来阵阵吆喝声和欢笑声,这里的村民正在用“抬关公、闹春田”的方式欢度元宵。 闹春田,当地人也叫“摔泥巴”,是举河村特有的客家民俗活动。
养生历
作者:谭新  期号:第5期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自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
赣州客家米馃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打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妇女年关时的必修课。 游客在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体验打黄元米馃的乐趣。 【特产】 年关将近,便到了打黄元米馃(类似梅州客家人的“黄粄”)的时候了。赣州农村里的石臼被妇女们清洗得干干净净,打米馃的木梓棍解禁下楼,灌木灰制成的金黄色碱水也储在缸里,打米馃的前奏由此开始。 接下来的蒸
客家竹豪箍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明山 年轻人也许会问:“豪箍是什么呀?”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没见过,更没有用过。豪箍是客家人用来捕鱼的传统竹制手工艺品,60岁以上的人很多用豪箍捕过鱼虾改善生活。过去有句老话:“沾到鱼腥气,掐烂饭甑箅。”在那生活贫困的年代,没钱买鱼虾吃,只有想方设法自己去捕捞,而豪箍就是农村人捞鱼虾的好工具,可
品味赣南客家女的色彩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 日前,我作为中国作协“走进红色岁月”瑞金团的成员来到了写满血与火记忆的赣南。此时的赣南草长莺飞,满目红翠,红的是花朵、是泥土、是血色的印记、是革命的情怀、更是十万八千多位烈士生命燃烧的火焰;绿的是秧苗、是树林、是希望的田野、是生态的家园、是勤劳的赣南人民为山川披上的碧翠
编写客家山歌组建山歌艺术团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曾友康在创作客家山歌。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谭宇川欧阳德辉 编者按:如今的大亚湾,发展的蓬勃活力、社会的和谐之气处处显现。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热土上,从来就不缺少追求梦想的人们,他们用全部的热情甚至生命,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追梦画卷。本报《大亚湾新闻》今起推出《筑梦大亚湾》栏目,记录这些人在大亚湾
几代农耕人一本生意经在坑梓读懂客家文化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建于清道光17年的龙田世居。 本报记者 杨剑锋 通讯员 阮阿萍 文/图 客家人大量迁入深圳,是清康熙30年前后的事。经过近70年的艰苦奋斗,到清乾隆19年即1754年,以坑梓“新乔世居”为代表,第一批大型客家围屋相继建成。近日,记者走访了目前坑梓地区现存的围屋,了解坑梓客家人如何在坪山生根,以及坑
山歌里的客家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艳芳 不似中原的粗犷雄壮或严肃庄重,也不似吴越的缠绵哀婉或多愁善感,这是一支开朗乐观、明朗如泉的文化支流,一如这里的人们——可爱、可亲又可敬。他们聪明伶俐、勤劳勇敢而又平易近人。在那远久的历史上,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艰辛坎坷,然而也正是这一方山水的长期塑造,使他们天性里有了与之相协调的因素
逐渐被淡忘的客家农机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辘轴 蓑衣和笠麻 龙骨车 墙筛板和扬蹄 水碓 石磨 [农事] 提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元宵过后年味渐淡,客家地区勤劳的农人又要开始操心春耕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很常见的客家农家生产生活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