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正月摆“添丁酒”一天天逼近,望着破败的荣槐楼,守楼人满腔无
作者:鲁钇山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清朝客家围屋的稀有典范荣槐楼,应该列入省级文保单位”,在上月的广东省“两会”上,政协委员温良如是建议。 “荣槐楼真的该修了!”谈起这件事情时,小雨打在守楼人温新源脸上,仿佛泪水。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荣槐楼,位于五华县三源村,占地8000平方米,迄今已存在450年。它是一个半圆形的客家围
清溪清代客家宗祠历尽沧桑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见习记者/黄万全记者/陈志强实习生/曾伟民通讯员/黄广文)近日,笔者探访了位于清溪清厦厦屋村的南山曾公祠,一睹了清代客家宗祠建筑的风采。据史料记载,该宗祠建于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迄今已有264年历史,虽然经历了264年的风雨沧桑,但其建筑风格基本保留完好,是东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枚像章都记录历史 “新客家”孟展鹏20年收藏百余枚毛主席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孟先生收集的毛主席像章。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朱如丹 摄 近年来,毛主席像章成为民间收藏一大热点,这不仅是人们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怀念和敬意,更是因为这些像章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见证。从河南来惠发展的“新客家”孟展鹏,就用20年时间收藏了100余枚毛主席像章。 ■ 本报记者朱如丹 缘由 从好玩到被
赣南客家文化,如何走出“摇篮”?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赣州、梅州、龙岩三地同为我国主要的客家聚居地。如今,梅州和龙岩推广客家文化的脚步已经走在前面,被誉为“客家摇篮”的赣州,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傅亮记者李伟明 尴尬现状,文化“宝贝”藏在深闺 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哪里?何处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哪里拥有的方形客家围屋最多?
舞剧《大围屋》背后的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是什么?“客家”就是“客户”,是相对于当地原有的土著居民而言的,后者应该是“主户”了。“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舞剧《大围屋》就被翻译为“Hakka dance drama”。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人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