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惭愧祖师神像造型粤东闽西至台湾的转变
作者:王志文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善目佛教高僧神尊造型;相反,台湾所看到的惭愧祖师造型,却是:“头戴王爷冠,身着文武装,跣足坐王位。举剑斩魍魉。”这样杀气腾腾的武将造型,实在无法与祖师公联想在一起。这其中有许多未解的谜,等待我们去发掘与探寻。河洛客随着客家研究的兴盛,也渐渐为人们重视。但是,因为时间的久远。生活习性的融合,母语的流失,使得这方面的研究更显得困难。有时研究区的受访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族群身分认同,若不细查很容易被误导。幸好汉人对神鬼的敬畏,使其宗教教信仰有强烈的保守性。在“前礼没除,后礼没设”的心态下,可以将许多昔日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冻结在其中。彷佛一把开启时光隧道的钥匙,提供我们探寻过去的线索。但是在台湾地区,信徒却都分布在河洛语优势分布的地区,主要在南投县草屯、中寮、竹山、鹿谷、埔里一带,这些说河洛话的信徒。围绕在原客家人信仰的惭愧祖师周遭,特殊的信仰现象,代表着不同于其他原乡祖籍神的信仰崇拜意义。本论文利用现在仅有的文献数据,再配合田野访谈,在南投县中寮乡惭愧祖师信仰密集的地区,以曾经回原乡祖庙谒祖的地缘性村落大庙长安寺为例。以及惭愧祖师信仰的原乡区,粤东梅州祖庙灵光寺以及闽西永定湖坑镇,两岸三地神像的造型变化为例探讨,从原乡唐山过台湾,到台湾南各族群之造型差异比较。
成都客家方言基本词汇的演变方式初探
作者:兰玉英 曾为志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成都客家方言  基本词汇  演变方式 
描述:都官话中相应的词语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成都客家方言词汇的演变方式,包括交混式、迭置式、替代式和创新式几种。文章认为成都客家方言通过交混、迭置、替代和创新等演变方式来重建了一个基本词汇系统,这个系统表现出传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连城客家话传承古汉语词语的方式浅析
作者:罗滔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连城话  传承  古汉词 
描述:本文探讨连城客家话传承古汉语词语的主要方式:一、保留原词原意,如畏、吠、奈何、差池;二、演化原词意义。有的扩大,如腹、新人;有的缩小,如啼、服;有的转移,如古怪、木头;三、单音组合成双音,如舞打、橫直、大舌、耳公;四、文客结合成新词,如畏歪、牛牯、猪嫲。
客家民居在川西地域文化中的生存方式
作者:田凯 陈颖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同地域文化的过程。
浅议儒家文化向客家地区传播的方式和影响:以明清时期赣闽粤毗
作者:邹春生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点。学者以前这种做法,应该是受到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客
台灣文化設計的探討與分析─以美濃為例
作者:陳祥鈴 李福源  来源:设计进化论2006国际设计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美濃文化 
描述:,透過美濃傳統文物、生活方式、生態以及精神上的深入探訪,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文化設計的分析方法,以供後學進
试论客家文化生成的地理与社会条件
作者:张佑周  来源: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家族式生产  半农业半手工业  客家文化 
描述:成,而随着客家地区人口增殖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又形成半农业半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并直接导致客家人走出山门,
台灣客家婦女服裝傳統與創新應用之探討
作者:陈鸿助 廖元民 陈誉云  来源:第五届两岸纺织科技研讨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女裝  傳統  創新 
描述:家傳統女裝有了傳統到創新及新活力的融入.本文採文獻整理的方式,探討客家女裝從傳統到現代與創新應用的發展過程,進而研判其未來趨勢.
台湾北部海滨客家聚落的地域特质:以台北县北滨与东北角为例
作者:郑碧英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方式并保有异于漳州的客家习俗在东北角与北滨定居下来自成一家,但累世同居的客籍氏族在长期夹杂在漳州人强势力大之影响,现今却也无奈地留下客家母语失传的遗憾。
西昌·客家:探究西昌客家文化及建筑的模式语言
作者:谢英鉴  来源: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暨第35届年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模式语言  演变  文化保护 
描述:地拆除新建,导致原有的客家宗祠和寺庙几乎绝迹.此文是在总结了调研测绘结果后对于客家文化及建筑的模式语言的部分总结归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对当地的客家文化进行展示,也希望能对于以后客家民居的保护与重建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