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客家华侨与梅州近现代民居演变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在近代出现了中西合璧式的近现代民居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现代客家建筑文化,在岭南建筑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 客家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建造了众多土楼、围龙屋等著名的传统民居建筑。近代以来随着梅州侨乡的形成,华侨大量投资民居建筑,城乡建筑在传统土木建筑的基础上,大量融合西
让民居更具客家建筑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最近,梅江区城南高速三龙段沿线两边的民居脱下以前残破的铁皮瓦“旧衣”,换上了极富客家特色的装饰风格 (如上图),让所有来梅旅游的客人还未进入城区就感受到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 “重新整修过的屋顶不仅好看,且材质极为经久耐用!”梅江区三角镇三龙村的刘叔说道。据了解,为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梅州客家文化产业基地首期780亩用地正式移交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随着梅江区金山街道龙丰村第一村民小组最后一栋征收房屋被拆除,标志着历时4个多月的梅州客家文化产业基地首期780亩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圆满完成。目前,该项目土地已经正式移交市征地和土地储备中心,为
客家民居的璀璨明珠——南华又庐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位于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的南华又庐,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结构,房屋外观宏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屋内分二楼共八堂,左右各配四堂,又称“十厅九井”,屋内各堂可独立可连接,更有“屋中屋”之称,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丽容)
客家活化石(名家走笔)
作者:肖复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沿闽粤赣当年客家迁徙之路,一路逶迤看到的客家各式民居,让我格外惊叹不已。客家人虽都是从中原漂泊而来的汉族人,但在这里的民居,即便仍然可以看到某些汉族建筑的基因,顽强地勾连着与遥远中原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在整体形态与布局上已和中原汉族人的民居太不相同。除惊叹之外,我非常好奇,为什么会有这
河源东源用1600万打造客家名镇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记者日前在东源县义合镇看到,该镇创建客家名镇工程顺利推进,圩镇街道两边一幢幢经过“穿衣戴帽”的房屋独具客家文化特色,格外引人注目。据悉,工程预算总投资1600万元,春节前已投资400
百年老屋多处坍塌该客家民居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图: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小图:年久失修,房屋破烂不堪。 在博罗县湖镇镇东风村林屋村民小组,有一座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客家民居。该客家民居曾经为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46年
石门:搭在石头上的客家古村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村的宁静。 这是一个建在山梁上的村落,大部分房屋为椿凿屋(木结构房屋),盖满青瓦,一进高过一进,高低
客家围房成危房茂盛世居盼修缮
作者:高靖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老屋房檐雕刻有花鸟、瓜果、人物图像。 茂盛世居内有百余间房屋。 只有少数围屋还住着人。 老屋顶瓦砾中长出一朵小花。 老屋有百余间屋能容纳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