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3)
期刊(52)
学位论文(14)
图书(6)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3)
期刊 (52)
学位论文 (14)
图书 (6)
会议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71)
2013(19)
2012(14)
2011(11)
2010(11)
2009(11)
2008(6)
2007(1)
200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
客家研究辑刊(4)
嘉应学院学报(3)
书香两岸(3)
重庆社会科学(1)
台湾客家研究学会(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中国韵文学刊(1)
词刊(1)
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1)
地方志的族群记忆与书写观点:以屏东高树乡拓垦史为例
作者:曾纯纯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志  族群记忆  书写  人文地理  地方历史  主客观因素  地理环境  天然资源 
描述:等篇,倡议高雄、屏东两县客家乡镇修志,而有万峦、内埔、高树、美浓、麟洛、长治等六乡志书的编辑,以作修志的蓝本。③之后,在各乡公所的主导之下,陆续刊印了乡镇地方志,大致是以当时人、当地人所修的当地历史,具备可堪征信的史料价值。唯因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各乡志的成果参差不齐,特别在源流与沿革的部分深受钟壬寿《六堆客家乡土志》的影响。
她们来自台湾
作者:本刊编辑部 张媛 姚瑶 凌子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女政治家  女明星  女作家  两岸  客家  书写  文字  商界 
描述:她是红遍两岸的女明星,她是身经百战的女政治家,她是书写文字的客家籍女作家,她是打拼商界的女CEO……她们原本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和生活背景,也有着不同的梦想和期望,却在某一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漂洋过
梅州
作者:乔方  期号:第6期 来源:词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名字  山歌  衣衫  弹拨  流水  单元  琴弦  书写  白云 
描述:暂无
桐花书写 纷飘雪
作者:张典婉  期号:第5期 来源:书香两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会工作,才有机会开展桐花祭的客家美学经验,将客家山头的风景带入台湾的休憩美学。第一年活动我们设的主旨是看见桐花看见客家,让桐花与客家印记结合。
丘逢甲台湾书写之文学作品研究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家文学  台湾文学  在地书写  丘逢甲 
描述:丰富的文学篇章。本文旨在以客家文学先驱丘逢甲为例,分析与介绍其台湾书写之文学作品,并论述其作品中所蕴含之客家文化内涵与意义,并认识丘逢甲之台湾书写作品是中国文学重要的资产。
关于深圳市几个地名用字的读音和书写问题
作者:朱炳玉  期号:第2期 来源: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深圳市  客家方言  地名用字 
描述:本文根据客家方言词汇的特点和有关语文政策,对深圳市地名用字“岗”、“坑”、“背”等的读音和书写问题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诗人:任钧论(下)
作者:陈红旗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任钧  中国诗歌会  客籍诗人 
描述:魂。任钧的诗作也存在"以力伤美"等艺术缺陷,但瑕不掩瑜,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使其成为一个著名的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爱国诗人。
客家书写 方志、展演与认同
作者:庄英章 罗烈师  来源:台湾客家研究学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客家书写 方志、展演与认同
钟肇政的客家文化与书写特征
作者:赖一郎  期号:第11期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肇政  客家文化  认同 
描述:地情结。
地志书写港市想像-龙瑛宗的花莲文学
作者:王惠珍  期号:第6期 来源:东华汉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瑛宗  花莲文学  客家  原住民  杜南远 
描述:隔絕了他與島都文壇直接互動的機會,但卻讓他更有餘裕耽溺於個人孤獨情緒,任其想像馳騁於其中,進而孕育出深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杜南遠小說系列。同時,龍瑛宗也見證了1940年代初花蓮港廳的現代化、多元族群的互動關係,以客家人的身分重新審視原住民族的存在,開啟他重新思索審視台灣族群關係的契機。他的到訪亦適逢客家族群的島內第二次移民,讓他有機會深入觀察後山新移民的生活樣貌。移居花蓮雖非他所願,但新的生活環境卻提供他許多書寫創作的新題材,激發他探尋思索文學本質的問題,在文學藝術上作出新的嘗試,繼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之後,讓他的文學創作的藝術性更趨成熟。本文透過爬梳龍瑛宗花蓮時期的文學活動,探究戰爭時期,後山的地理邊緣位置究竟激發作家怎樣的創作想像,花蓮地景對龍瑛宗文學的功用是什麼?龍瑛宗的地誌書寫為日治時期花蓮留下怎樣的文學想像和歷史記憶?如龍瑛宗這樣的客籍作家的小敘述為我們在建構思考台灣新文學的大敘述時提供怎樣不同的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