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71)
报纸(217)
学位论文(50)
图书(49)
会议论文(6)
视频(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271)
报纸 (217)
学位论文 (50)
图书 (49)
会议论文 (6)
视频 (6)
按年份分组
2015(6)
2014(332)
2013(39)
2012(63)
2011(56)
2010(32)
2009(17)
2008(32)
2005(2)
199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64)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1)
广西文史(7)
广西社会科学(6)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
传承(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企业科技与发展(1)
青春岁月(1)
广西客家从哪里来?
作者:麦群忠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广西  出版社  聚居地 
描述:广西是继广东、江西之后,全国客家人的第三大聚居地。据不完全统计,有两个不同的数据:钟文典先生所著《广西客家》(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出版)一书称:“在广西,除了四个县以外,都有客家人分布,人口总计560万。”
广西客家探寻
作者:黄恒秋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广西  探寻  土地  景色 
描述:广西有客家人吗?很少人知道,广西是客家人生存的一大场域,五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大放光彩,就算我这个南来北往的“客家通”,好像所知也非常有限。2005年的春季,我踏上了这片属于客家人的土地,想要一探究竟。以前来广西,是到桂林观光,尤以漓江景色最是迷人,犹如画卷一般的山山水水,是游人的最爱。[第一段]
新时期广西客家方言研究概述
作者:唐七元  期号:第13期 来源:传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西  客家话  研究概述 
描述:广西客家方言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其他原因,目前广西客家方言的研究成果还较单薄。综合各方研究成果并寻求目前广西客家方言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日后广西客家方言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客家人与广西经济开发的历史考察:以民国时期的广西地方志为例
作者:黄震  期号:第1期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志  客家人  经济开发  广西 
描述:,在广西矿业的投资者和矿工主要以客家人为主,他们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广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略谈客家民俗与广西各民族风俗融合
作者:滕云  期号:第3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  广西  民族融合 
描述: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从中原祖地迁徙至南方各地,对迁入地土著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客家民俗在政治、商业、饮食、服饰、民居及客家山歌等多方面的独特风貌,体现出与广西土著文化相融合的特征,是民族融合的鲜明体现,也是客家人与当地各民族人民和谐相处的表征。
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初探:兼论当代客家之全球发展
作者:彭会资 彭强民 彭强宏  期号:第4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西  客家  文化  全球  发展 
描述:国际通道在延伸,特色鲜明,富有哲理。随着广西北部湾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广西客家人正影响全球,促进全球和平发展。
广西客家研究二十年
作者:陈碧 石维有  期号:第5期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西  客家  研究 
描述:要回到田野、重视理论建设及比较研究。
广西客家方言综述
作者:陈伟  期号:第16期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西  客家话  语音  词汇  语法 
描述:综述,并从现状出发,对客家话的流失表示惋惜.
广西重点招商项目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招商项目  广西  客家风情  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  贺州市  美景  出游 
描述:姑婆山客家风情小镇市场前景:品美食、赏美景、娱身心、长知识是游客出游的主要目的,本项目迎合了市场需求,处于广西贺州市主要景区必经之路,距离市区近。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新建客家美食街,择期举办客家
广东客家人移居广西玉林的历史溯源与家族观念考察:以桂东南一
作者:项萌 邓敏  期号:第9期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集体记忆  客家  广西 
描述:体现了客家族群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脉络下的再生和创新的社会文化过程,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为村落社会认同提供了深层基础,使家族成员的血缘联系和家族观念得到强化,重要的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也由此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