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05)
期刊(522)
学位论文(269)
视频(22)
图书(1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05)
期刊 (522)
学位论文 (269)
视频 (22)
图书 (12)
会议论文 (10)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22)
2014(733)
2013(284)
2012(337)
2011(327)
2010(299)
2009(165)
2008(125)
2007(56)
2004(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4)
客家文博(13)
寻根(2)
中国广播(2)
生意通(1)
厦门航空(1)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
重庆:重庆出版社(1)
广播与电视(1)
化石(1)
风水与客家村居初探——闽西上杭县客家村居的田野调查研究
作者:钟巨蕃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风水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对客家社会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江西形势派风水理论在客家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其祖师杨筠松被客家人称为杨公仙师、杨公菩萨。
成都客家方言基本词汇的演变方式初探
作者:兰玉英 曾为志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成都客家方言  基本词汇  演变方式 
描述:都官话中相应的词语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成都客家方言词汇的演变方式,包括交混、迭置、替代和创新式几种。文章认为成都客家方言通过交混、迭置、替代和创新等演变方式来重建了一个基本词汇系统,这个系统表现出传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构件的年代意义:以粤东南地区客家民居为例
作者:陈亮  来源: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构件  年代  客家民居 
描述:客家文化内涵。通过对部分年代已知的客家民居构件的形式特征进行辨识归类,并以此为基础追溯大量
搭建客家文化展演的网络平台:“客家·土楼”数字博物馆建设概述
作者:邓晓华 赵晋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网络平台  数字博物馆 
描述:化与数字博物馆这一新兴形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数字博物馆的相关概念,以及作为国家科普资源的共享平台的中国数字科技馆和数字博物馆。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作者:陈伯超 张勇 卢燕来  来源:地域建筑文化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福建  土楼  民居  客家 
描述:福建客家土楼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本文从土楼的平面形式、空间布局特色、装饰艺术、建造材料和工艺等几方面来分析土楼建筑,使大家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客家妇女:历史人类学视野:以粤东客家地区为重点分析
作者:房学嘉  来源:“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多,个案分析少。论题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泛论客家妇女的美德,赞之曰"勤劳"、"勇敢",或叹之曰:天下妇女最辛苦者,莫过于客家妇女为最!二是泛论客家妇女奴仆的地位,如何受到社会的压迫与歧视,在社会中的
广东增城客家围龙屋发展衍变初探
作者:杨星星 赖瑛 余伟强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末清初之际.客家人始大规模迁入位于珠三角的增城地区。同时将其原居地的民居形式——围龙屋带入到新居地,在其后的几百年当中,客家围龙屋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本文基于对增城客家围屋田野调查资料,对客家围龙屋在增城的发展衍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江西赣州客家5项舌运动类型
作者:张晓瑞 郑连斌 陆舜华  来源: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人的舌在舌外肌的协同作用下,各舌内肌的收缩或舒张可以使舌产生一些特殊的运动形式,这些特殊的舌运动类型已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经典指标。客家人是华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对其进行调查以丰富我国的人类群体遗传学资料。调查了520例(男343例,女177例)江西赣州地区的客家高中生的5项
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
作者:刘大可  来源: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族群符号进行实证研究。尤其着力于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类型、族群关系,及族群认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梳理和分析,展现出中国东南社会族群关系的复杂性和族群认同的多样性,力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类学关于族群关系与族群认同的学说与理论。全文分为四部分:
畲、客“郎名”探微
作者:董建辉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郎名是古代畲族、瑶族和客家人中常见的一种命名形式,并经常被作为畲、瑶、汉之间文化上相互融合的证据之一。但是,关于郎名习俗究竟源自何族,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学术界并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笔者拟根据手头所掌握的材料,谈点自己的初步想法,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