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全球客家土 共筑世界和谐墙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送土嘉宾将客家圣土倒入汇聚箱。 记者 林立中 林阿玲 摄
□记者 林阿玲 林立中 通讯员 刘永良
“有请国内客家圣土!”三位身着统一服装的送土客家代表,手捧圣土,和着庄严的音乐,缓步走过迎请大道,将圣土倒入舞台前的汇聚箱,并用纯朴的客家话送上了和谐寄语。在迎请境外客家聚居地圣土入场
-
永定将用土楼营造技艺夯筑“世界和谐墙” 目前已采集国内外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 刘永良)8月8日,代表广西北海市60万客家人认祖归宗的客家祖地泥土,在北海市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采集成功,圣土将于近日送抵永定。
据了解,今年9月9日至9月11日,国家旅游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将在永定县举办“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简称“两节”)。为此,“两
-
客家土楼前 共筑和谐墙 ——永定县采集全球客家圣土行动侧记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把采集来的圣土,被倒在一个木盒子里。 □ 刘永良 文/图
“一夯,风调雨顺;二夯,国泰民安;三夯,和谐盛世……”9月9日,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前。采集五大洲、99个客家聚居地的圣土汇聚于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经过恭迎圣土、诵文祭土和筑墙仪式后,
-
客家之爱
-
作者:吴德荣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避战乱,闯蛮荒,悲天地,拓前程,这是许多年前我对于客家民系的最初认知。那时年轻,对于自己地域母体和精神母体的客家,缺乏应有的探究,更缺乏广阔的构想。如今对于客家,虽说历经了轰轰烈烈客家热的洗礼,认知层面、体悟层面有了一定拓展,但也只是于记忆的皱褶里填入了一些关乎客家的零乱 章节而已。从出生到现在,
-
闽西客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
作者:傅子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首先,它充实和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并为延续和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客家文化在这文化演进运动中,无疑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闽西客家文化具体事象中,才会看到诸如方言多古汉语成分、习俗类同中原古风,以及连民居布局 都讲求等级、次序等儒家伦
-
永定县全球客家圣土采集活动圆满结束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 刘永良)“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6日,永定县在福建土楼“承启楼”前举行“采集天下土·共筑和谐墙”永定圣土采集、国外圣土交接暨圣土汇集仪式。至此,永定县开展的全球客家圣土采集行动圆满结束。
“采集天下土·共筑和谐墙”圣土采集活动是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
-
永定客家土楼“休闲游”受青睐
-
作者:刘永良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边参观客家土楼,体验民俗风情;一边欣赏山村田野风光,品尝客家美食。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乡间清逸闲情……这才叫休闲。”10月2日,来自上海的傅先生在永定客家土楼旅游,显得十分惬意和轻松。
永定客家土楼“休闲游”集参观土楼,观赏民俗风情表演,体验客 家生产、生活等为一体。游客们可品尝永定芋子包
-
客家车碓魅力潜藏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永泰
车碓,发明于西汉,兴盛于三国。既是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工具,也是粉碎饲料、造纸原料等的生产工具。客家先民南迁后,在没有机械和电力的年代,这种先进工具传播在客家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由于它省工、省力、高效,几百年来被客家人广泛使用。
车碓,由水车和碓两部分组成。
水车,用24根同样大小的松木
-
上杭客家古建筑――祝三倍举人府
-
作者:郭子雄 丘才香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祝三倍举人府――杏香楼,坐落在上杭县中都镇睦邻祝三倍村,由清朝嘉庆年间举人企华(字春三,号竹坡)于公元1849年所建,是目前上杭丘姓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祝三倍村中间有一口大井,井水清澈见底,几百年来全村人都吃这一口井水。井旁有一块大坪,坪与四口池塘 相连,井旁一条石砌路靠着50多米长的
-
永定客家博览园建设进度加快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 卢基莹)省级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永定客家博览园建设进度加快。据项目建设协调办介绍,目前已完成投资1.1亿元,标志性建筑客家文化博物院和中原汉人南迁纪念坛进入内装修和展陈工程建设,计划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
客家博览园位于永定县城东部的城郊乡东溪村,背山面水,规划占地157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