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闽西日报>  客家车碓魅力潜藏

客家车碓魅力潜藏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03版: 话说闽西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挂接】

【全文】

刘永泰

车碓,发明于西汉,兴盛于三国。既是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工具,也是粉碎饲料、造纸原料等的生产工具。客家先民南迁后,在没有机械和电力的年代,这种先进工具传播在客家人居住的广大地区,由于它省工、省力、高效,几百年来被客家人广泛使用。

车碓,由水车和碓两部分组成。

水车,用24根同样大小的松木段削成斜边,松木段中间用专用斧凿砍劈成槽,内用圆木轴一条,挖96个方眼,后用96条大小木棍连接外槽形成圆形,内圆木轴侧端用2寸厚,1尺大,约5尺长的木板横穿圆轴,对准斜舌横厚木板装碓头,水槽上方用木渠引水,水冲击叶轮转动,控制碓的起落,形成自动做功。

碓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碓臼。它是用坚硬的石头打造而成,形如缸或大盆。碓臼的5/6埋在地里,1/6凸出地面。二是碓身。用坚韧的树木精制而成。碓身两端,功用各异。碓的一端,削成斜舌面,与水车主轴上横厚木板吻合相连,起水车与碓相接的连杆作用。随着斜舌车斗之水的装满倒掉,倒掉装满的起起落落,带动连杆的上上下下,频频做功。碓的另一端用一根横木贯穿其身,曰碓头,在碓头上加装铁头和铁圈(套),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对准碓臼冲击,一上一下,一起一落,把臼内的糙米碓白,把米糠、竹麻等物打碎。

有的车碓,还会安装驱鸟赶兽器。即用一根80厘米长的竹筒,在50厘米处钻一小洞,横穿一根小木棍,竹的短端斜削,小木棍两端各立一“丫”形树枝,竹筒长端底下放一只空铁皮桶(或箱),竹筒短端引一小渠,让水慢慢滴入竹筒削处,当竹筒短端滴满水,重量超出长端,水将自行倒掉,因竹筒长端的起落会敲响铁桶,于是就可起到驱赶糟蹋庄稼的飞禽走兽作用。

依照同样的原理,在水车叶轮上,安装上斜削的竹筒,就可把水车做功多余的水,再重新舀起,循环使用,在竹筒倾倒处安渠接水,灌溉良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碾米机、粉碎机闪亮登场,人们普遍使用铁制机械,把车碓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搁置一旁,少人问津,只有在偏僻的山村,遇上婚丧喜庆、逢年过节,需要用它加工特色食品,诸如做糍粑之类,才偶尔被派上用场。

车碓有许多优点:一是节能,它不用油,不用电,巧取客家地区免费、自然、丰富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恒流做功;二是环保,车碓在做功时都无噪音,无有害物质,对人、畜、自然均无半点污染;三是多功能,车碓不仅可粉碎原料,特别适宜用来加工粗料,而且可无人值守,节省劳力,亦可驱鸟赶兽,还可循环用水,灌溉良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