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傩文化与乡村社会:以萍乡小枧傩庙和傩事活动为例
-
作者:罗勇 凌焰
期号:第6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萍乡 傩庙 傩事活动 乡村社会
-
描述:通过对萍乡小枧傩庙的历史和相关的傩事活动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出了傩文化在乡村长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傩文化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同时对隐藏在乡村傩事活动背后的权利关系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
客家神灵和地域文化的多元视界——“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
-
作者:周建新 刘宇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神灵 地域文化 民间信仰 风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客家风水文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域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
-
刘道超的《信仰与秩序: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研究》出版
-
作者:雷明芳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研究 广西客家 秩序 社会作用 相关问题 探讨 特色 侧面 中国传统社会 出版发行
-
描述:《信仰与秩序——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研究》主要是通过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几个侧面,探讨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特色与社会作用;以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相关问题的研
-
壮族妇女与客家妇女的异同性探析
-
作者:袁丽红 滕兰花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 客家 妇女
-
描述:壮族地区与客家地区类似的生活环境,使壮族与客家的妇女具有许多共同特性,如不缠足、善唱山歌、能吃苦耐劳、勇于斗争,在生产和生活中承担了比男子更多的劳动等,但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她们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比较低。
-
桂东南客家祭祀乐器“喃嘟嗬”文化构成解析
-
作者:陈家友
期号:第6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祭祀 喃嘟嗬 文化构成 解析
-
描述:从"喃嘟嗬"的产生渊源及历史衍变的视角,探讨其文化构成及当地中元节独特习俗的成因,揭示汉族客家移民与壮族先民社会交往中的民族文化融合内涵,并就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
-
作者:周建新 张勇华
期号:第6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客家 三僚村 文化生态旅游 乡村生计模式转型
-
描述:介绍了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况,分析了三僚村乡村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认为三僚村个案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农村倾斜的时机,将乡村生计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理念。
-
移动正义:客家政治文化结构中的核心价值
-
作者:彭兆荣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动 华夏体系 新客运动 现代价值
-
描述:移动作为一种日常化、世俗化的行为与工具,是理解人们认知方式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华夏体系"政治地理学概念及"新客运动"中族群认同关系的反思,结合移动作为社会属性的现代价值,指出移动性是客家文化历史结构的核心价值,是客家人身份认同的依据。
-
罗城客家人与仫佬族文化融合探析
-
作者:袁丽红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仫佬族 族群互动 文化融合
-
描述: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与仫佬族杂居的客家人长期以来与仫佬族相互通婚,互通有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族交往的深入,客家人与仫佬族在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出现文化融合的现象,这与两个族群的人口情况和族群特性有关。
-
关于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若干问题的思考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移民 迁徙 文化认同
-
描述:响;三是清代以来客家精英与民众呈现不同的文化认同观。
-
论贺州客家民歌的文化内涵
-
作者:谢育坚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歌 迁徙 民俗 文化交融
-
描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贺州客家人的思想文化和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