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不能让客家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
作者:陈季冰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乡野文化记忆 陈季冰 上海媒体人 我出生、生长和生活于上海,当然自认为是一个上海人,并引“海派文化”为豪。但如同大多数上海人一样,我的祖籍也不在上海本地,我父母年轻时从邻近的江苏省海门县来到沪上,因而我也总是将海门人氏视为自己的“同乡”。 虽说这两种身份认同交织在一起,在强度和深度上经常呈现出
莫让客家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笔谈】 陈季冰 作者陈季冰,上海市徐汇区人。著名媒体人,《上海商报》评论版主编。本文选自其“乡野文化记忆碎片·之三”《 系客家人》。 提示:客家文化它不像书法、昆剧或徽派建筑、杨柳青年画那样,属于一种单一的文化艺术门类;它实际上是一种“活”的生活方式,它的保护和传承也只可能融会于日常生
央视秋晚今晚8点梅州开演
作者:高远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南都讯 记者高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晚8时,“梅州月·中华情”2013央视中秋晚会将正式在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开演。与往年不同,今年央视秋晚的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客家围龙屋等客家元素将格外明显。因节俭办晚会,今年央视秋晚上的明星大腕身影不多,不少新锐歌手及梅州本地演员将有机会亮相。 梅州
客家鼓文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赖广昌 客家鼓文,又称鼓子曲。这是一种多以盲人口头说唱的艺术形式,它最早产生于宁都,早年间广泛留传于宁都等周边县市,如广昌、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石城一带,因为具有客家地方浓郁特色,所以很受民间百姓喜爱。 在家乡,每当农闲时节,在晚饭后,一盏温馨的马灯亮起来,把整个晒谷场照得雪白,一位盲人
梅州 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2006年,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
客家鼓文
作者:赖广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鼓文表演 在家乡,每当农闲时节,在晚饭后,一盏温馨的马灯亮起,把个晒谷场照得雪白,一位盲人正襟危坐于中央,四周围着黑压压的人群,一双双眼睛紧盯着盲人手中的渔鼓,企盼着早点开唱。等差不多时间,盲人“咳咳”地清清嗓子,人群中立即出现一阵兴奋的躁动,随即全场寂静下来。只听得“砰扎扎,砰扎砰扎砰”
自强不息,传承永继
作者: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发展的时代,也被人趣称为“小”时代,从社会整体发展看,小时代也需要大方向。人们怎么保持对家国和文化的认同,从而使文化向心力、民族凝聚力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可靠依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借参加媒体会议的机会到了梅州,从梅州深厚原生的客家文化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客家人,就是中
皆歌传承人创作百余首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廖强在演唱淡水客家山歌。本报记者黄尉宏 摄 “沥翻歌沥翻歌,沥翻拿凳沥翻坐,拿梯下井捉鸟仔,提梯上树捞滑哥……”这是客家山歌《沥翻歌》的唱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广为传唱,词曲的作者是廖强,他被誉为客家山歌王,创作了100多首客家山歌。在惠阳区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他是传统
客家圣地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孙中山 朱德 叶剑英 李光耀 郭沫若 宁化,地处福建省西部,这里不仅拥有被海内外客家人公认为客家人的“麦加”——石壁客家祖地,作为客家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全球客家人追溯历史、传承文化的心灵圣地。 客家祖地石壁村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宁化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
漫谈客家山歌的刻意求真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贵在求真,妙在传情,一首山歌4句,28字,7字一句,1、2、4句押韵,表情达意的文学性非常强烈。由于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