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做细”与做工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俗语正解】 “做细”与做工客家方言把干活、做工称作“做细”,这种叫法使用非常频繁,且口语保留得十分稳固。究其缘由,原来也与避讳风俗有关。 “做”是干活的动作,但客家方言中还有“作”和“当”的意义,“做大”就表示如何当大,譬如对于兄弟之间而言,“做大”表示大哥就应处处以身作则,要有当大哥的榜样和风范
泰国青少年来梅开展夏令营活动 感受客家文化增强桑梓情感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4月22日至27日,来自泰国普吉的13名华裔青少年在泰国普吉客家会馆名誉会长郭南友先生的带领下来梅开展夏令营活动。 此次夏令营活动由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和梅州市外事侨务局联合举办。在梅期间,泰国普吉青少年参加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学习活动,先后参加了基础英语和汉语口语学习,接受了中国武术和乒乓球培训,
客家人的待客之道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乐秋 客家人历来好客喜茶。他们大多居于山区,自己种茶、制茶。即使没有茶园茶山的人家,也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棵。客家人喝的是热茶。过去没有热水瓶储热水泡茶,家家都用茶壶锅炖茶。亲戚朋友来了,首先是炖滚茶,张碟子(用盘子装上食品)招待。邻里乡亲路过家门也要热情招呼:“进来,食碗茶来!”
精妙无比的客家顺口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方言] 陈政尧 客家顺口溜是流行于客家地区的一种韵文。它全用客家口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颇具诙谐、幽默感。它源于生活,充满生活情趣,深受客家人喜爱,而且广为流传。诸如—— 打树头
食、喝与“肚渴”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俗语正解】 客家人的饮食用语往往不用“喝”或“饮”字,而是用“食”代替,比如食水、食茶、食酒、食粥等;口渴时,纵使嘴干舌燥,客家人也用“肚渴”一语来表达,“渴”与“肚”实乃风马牛不相及,令人费解。 同样,我们还是从语言避讳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旧时,客家人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倘若每日能够食上米
“客家围龙屋”沿山路直通“月亮”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北京讯(记者李少凤)昨日下午,“梅州月·中华情”2013央视中秋晚会新闻通气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通气会通报了晚会的筹备情况,尽管在一些方面还有所保留,但仅从透露的晚会部分细节看,已足够吸引媒体眼球,非常值得观众期待。据晚会总导演周晓岚透露,今年的中秋晚会将在继续以往“歌会形式,唯美大
不能让客家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
作者:陈季冰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乡野文化记忆 陈季冰 上海媒体人 我出生、生长和生活于上海,当然自认为是一个上海人,并引“海派文化”为豪。但如同大多数上海人一样,我的祖籍也不在上海本地,我父母年轻时从邻近的江苏省海门县来到沪上,因而我也总是将海门人氏视为自己的“同乡”。 虽说这两种身份认同交织在一起,在强度和深度上经常呈现出
莫让客家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笔谈】 陈季冰 作者陈季冰,上海市徐汇区人。著名媒体人,《上海商报》评论版主编。本文选自其“乡野文化记忆碎片·之三”《 系客家人》。 提示:客家文化它不像书法、昆剧或徽派建筑、杨柳青年画那样,属于一种单一的文化艺术门类;它实际上是一种“活”的生活方式,它的保护和传承也只可能融会于日常生
央视秋晚今晚8点梅州开演
作者:高远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南都讯 记者高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晚8时,“梅州月·中华情”2013央视中秋晚会将正式在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开演。与往年不同,今年央视秋晚的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客家围龙屋等客家元素将格外明显。因节俭办晚会,今年央视秋晚上的明星大腕身影不多,不少新锐歌手及梅州本地演员将有机会亮相。 梅州
客家鼓文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赖广昌 客家鼓文,又称鼓子曲。这是一种多以盲人口头说唱的艺术形式,它最早产生于宁都,早年间广泛留传于宁都等周边县市,如广昌、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石城一带,因为具有客家地方浓郁特色,所以很受民间百姓喜爱。 在家乡,每当农闲时节,在晚饭后,一盏温馨的马灯亮起来,把整个晒谷场照得雪白,一位盲人